感寓四首(其二)

蛛网羃虚檐,一饱罗群飞。

寒蚕齧枯桑,一身终茧丝。

物物巧生理,我生拙奚为。

貂裘日以弊,石田岁长饥。

一贫已到骨,一气傥未衰。

举目送飞鸿,悠悠知我谁。

形式: 古风

翻译

蜘蛛的网覆盖着空荡的屋檐,捕获了许多飞来的昆虫。
寒冷的蚕啃食着干枯的桑叶,一生只为结成茧,抽出丝来。
世间万物都有巧妙的生活方式,而我为何如此笨拙呢?
貂皮大衣日渐破旧,石田里的收成年年歉收。
我已经贫穷到了骨髓,但生命的气息尚未消逝。
我抬头望着飞翔的大雁,却不知有谁能理解我的孤独。

注释

蛛网:蜘蛛的网。
羃:覆盖。
虚檐:空荡的屋檐。
罗:捕获。
寒蚕:寒冷的蚕。
齧:啃食。
枯桑:干枯的桑叶。
终:只为。
物物:世间万物。
拙:笨拙。
貂裘:貂皮大衣。
弊:破旧。
石田:石田。
岁长饥:年年歉收。
一气:生命的气息。
未衰:尚未消逝。
飞鸿:飞翔的大雁。
悠悠:遥远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复古的《感寓四首(其二)》,主要通过描绘蜘蛛结网捕食和蚕儿吐丝自缚的生活景象,寓言式的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与困惑。首句“蛛网羃虚檐”形象地写出蜘蛛在檐下织网,暗示生活中的困顿和无奈;“一饱罗群飞”则描绘了蜘蛛等待猎物的耐心和艰难求生的状态。

接下来,“寒蚕齧枯桑,一身终茧丝”借寒蚕吃尽枯桑,最终把自己包裹在茧中,象征着人生的努力和付出,即使环境艰苦,也要坚韧不拔。“物物巧生理,我生拙奚为”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感叹世间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而自己却显得笨拙无能。

“貂裘日以弊,石田岁长饥”进一步揭示生活的贫困,貂皮衣裳日渐破旧,农田收成常感匮乏,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困苦体验。“一贫已到骨,一气傥未衰”虽然贫穷至极,但诗人并未完全丧失斗志,仍然保持着生命的气息。

最后两句“举目送飞鸿,悠悠知我谁”,诗人抬头仰望飞翔的大雁,感到孤独和迷茫,无人理解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对未知命运的疑问。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自我挣扎。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感寓四首(其一)

采薇人固高,饮露蝉遂清。

谋兹一粒粟,举世共营营。

营营亦多涂,中有亏与盈。

陋巷一箪食,朱门九鼎烹。

穷达各有命,繄谁主权衡。

吾生未可必,秋风白发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频酌淮河水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形式: 古风

僮约

汝在何乡何姓名,路途凡百爱惺惺。

衣裳脱著勤收管,饮食烹炰贵洁馨。

每遇歇时寻竹所,须教宿处近旗亭。

吾家僮约无多事,办取小心供使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嘉定甲戌孟秋二十有七日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真德秀上殿直前奏边事不顾忌讳一疏万言援引古今铺陈方略忠谊感激辞章浩瀚诚有补于国家天台戴复古获见此疏伏读再三窃有所感敬效白乐天体以纪其事录于野史

禁城鸡唱金门开,起居舍人携疏来。

榻前一奏一万字,历历写出忠义怀。

顿首惶恐臣昧死,越录敢言天下事。

百年河洛行胡朔,恨满东南天一角。

夷甫诸人责未酬,志士愁眠剑锋落。

天意未回事难举,乡来一试成千误。

犬羊频岁自相屠,盛衰大抵由天数。

昨臣衔命出疆时,自期有去必无归。

屈膝穹庐当愤死,天相孤忠半道回。

金山之下长江水,击楫中流书壮志。

东风吹上妙高台,略望江淮见形势。

形势从来祇如此,几年待得天时至。

朝廷为计保万全,往往忘却前朝耻。

臣今未暇论规恢,胡虏已亡何虑哉。

中原旷地无人管,政恐英雄生草莱。

北方苦饥民骨立,万一东来窃吾粟。

边头诸州无铁壁,借问谁能备仓卒。

请朝廷,厉精兵,择良将。办多多,策上上。

更选人材,老练通达。分守要冲,讲明方略。

一贤可作万里城,一人可当百万兵。

坐令国势九鼎重,所赖君心一点明。

长笺奏彻龙颜悦,继言臣愚进此说。

言虽甚鄙用甚切,宸断必行天下福,勿谓儒生论迂阔。

臣之肝胆与人别,读书岂为文章设。

王师若出定中原,玉堂敢草平羌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