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感皇恩·虞美人花》由清代词人黄之隽所作,以“虞美人花”为题,借花喻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虞姬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虞美人花的形态,以“小绿媚苔痕,软绡初揭”开篇,将花比作轻柔的丝绢,贴着苔痕生长,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娇嫩与柔美。接着,“露染春腮印红缬”,通过露珠映照出的红色花纹,进一步渲染了花朵的鲜艳与生机。
“丽人妆罢,莫倚鲜花争折”,此处暗含对虞姬的赞美与惋惜,她如同一位美丽的女子,妆容精致,却无法避免命运的悲凉。接下来,“看来浓湿处,虞兮血”,将虞美人花与虞姬的命运联系起来,暗示了虞姬最终的悲剧结局,其鲜血如同花中的浓湿之处,令人动容。
“前生如梦,楚歌遥歇”,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感慨,仿佛一切只是梦境,而楚歌的余音在远方渐渐消散,象征着英雄时代的远去。最后,“泪影丝丝舞裙裂,晚庭风起,应惹重瞳愁绝”,描绘了虞姬在最后一刻的决绝与凄美,晚风中飘落的花瓣,仿佛是她泪水的痕迹,触动人心。
“落红吹未散,同寻月”,则寄托了对虞姬灵魂的追寻与怀念,即使她的生命已逝,但她的精神与美丽,如同落花一般,在人们心中永存,寻找着永恒的月光。
整首词通过对虞美人花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情感,既有对美的赞叹,也有对命运的哀叹,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