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渔父图

一从恩谴出銮坡,辞却襄王到汨罗。

渔父不知忧国恨,相逢但和濯缨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屈原与渔父之间的对话场景,通过对比二人的心态,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与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一从恩谴出銮坡”,开篇点明了屈原因遭贬谪,离开朝廷,走向汨罗江畔的命运转折。这一句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暗示了屈原由朝堂走向民间的悲凉历程。

“辞却襄王到汨罗”,进一步描述了屈原远离宫廷,选择与汨罗江为伴的决绝行动。这里不仅指出了地理上的迁徙,更蕴含了精神上的彻底脱离,表达了屈原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

“渔父不知忧国恨”,揭示了渔父与屈原在思想境界上的差异。渔父作为民间形象,可能更多地沉浸在自然与生活的乐趣中,对于国家的忧患意识并不敏感。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屈原作为士大夫阶层的特殊身份和责任,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逢但和濯缨歌”,最后两句描绘了屈原与渔父相遇的情景。尽管两人在思想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屈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高洁情操,以歌声表达对清白人格的坚守。这里的“濯缨”既是一种清洁身体的动作,也象征着心灵的洗涤,寓意着屈原即使身处逆境,仍坚持自我,不改其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屈原与渔父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屈原高尚人格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5)

陈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玩月图

楚天空阔暮云收,银汉无声淡欲流。

十二栏干明月夜,人间看得几中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买臣负薪图

出山尘土入山云,斫尽青山几担春。

便是会稽乘五马,也应羞见后车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车胤囊萤

莫叹穷经未遇时,绢囊萤火夜光微。

他年自有金莲炬,天语从容敕赐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棠梨白头公二首(其二)

天宝繁华事已休,銮舆西幸剑门游。

野棠零落春无主,啼得山禽也白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