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懒散赠葫公

葫公家在东园隅,世族蕃衍今仍孤。

平生嗜酒少知者,请说懒散提携初。

杖头世界迷日月,豁然心地无榛芜。

人人未饮公辄醉,坐卧只与樽罍俱。

章华开口泄上旨,毛颖秃发非中书。

贪官虽得后乃辱,智虑可惜于身疏。

岂如葫公泛沧海,不用鼓枻并乘桴。

蓬莱顶上受玉液,酣酣至乐忘荣枯。

劫火任灭公未醒,不复愿进承明庐。

承明侍宴尽金玉,君岂有意来相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名为《和懒散赠葫公》。诗中描绘了一位名为葫公的隐士形象,他居住在东园的角落,家族虽然繁盛,但如今仅剩他一人。葫公生性喜爱饮酒,却少有人能理解他的这份嗜好。他以酒为伴,生活悠然自得,仿佛与世隔绝,心中一片清明,没有杂念。

葫公的生活方式与世俗大相径庭,他以杖为伴,游走于天地之间,不受时间的束缚。他饮酒时,往往先于他人醉倒,与酒杯相伴,仿佛它们是他的唯一伴侣。诗中提到的“章华”、“毛颖”、“中书”等词语,可能暗喻了世俗的权贵与官场,与葫公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

葫公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权力与名利的淡泊,他认为那些贪图权势的人最终会受到惩罚,而智慧的运用也常常被忽视。相比之下,葫公选择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如同在大海中遨游,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如在蓬莱仙山品尝琼浆玉液,享受至高无上的快乐,忘记了荣华富贵带来的烦恼。

诗中还提到,即使面对毁灭性的灾难(劫火),葫公也不会醒来,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不再渴望世俗的荣华。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葫公能够再次光临人间的愿望,似乎对这位隐士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敬仰与向往。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月下独酌二首(其一)

长空无云江水净,月出东方挂金镜。

我时有酒何处斟,破碎寒光借渔艇。

便邀玉兔乞灵药,一粒为医天下病。

玉兔既不报,我亦醉不知。

舟人解事唤我起,月轮已转西山西。

人间万事不可了,且与明月閒相随。

形式: 古风

月下独酌二首(其二)

明月不解饮,何事解照琉璃钟。

金波荡漾使我惜不彻,一酌万事逃心胸。

良时忍自弃,圣代真难逢。

生平不知耕与战,唯知猛饮大笑吟清风。

竹林七子岂足数,渊明五柳方途穷。

一身不为万乘屈,傲矣严陵垂钓翁。

明朝官满,归去来兮,但愿月轮不缺,樽酒不空。

吾君万岁坐法宫,四海长静无兵戎。

形式: 古风

魏武庙

濡须山头祠魏武,炫转红装按神鼓。

蘋藻盈筐酒满樽,呼吸风雷激春雨。

田畴高下春雨平,操牲饮福罗中庭。

吞吴成魏还归晋,血食犹参社鬼灵。

形式: 古风

向舜毕秘校席上赠黄州法曹杜孟坚即君懿职方之孙也

青天无云日华满,小妓楼中吹玉管。

卷帘不信夜霜寒,熏兰酌桂肌肤暖。

黄州之客最少年,醉来口角倾词源。

惊龙掣电绕沧海,沙场阵马成功旋。

殿赐新袍织春草,水溢双瞳犀插脑。

壮图伫结明主知,带束黄金应未老。

宣城忆拜乃翁时,幕中珠履皆雄奇。

至今名姓记僧壁,当年已识麒麟儿。

嗟予老人日零落,两鬓衰蓬眼生瘼。

寸心犹欲慕夷齐,险路无缘攀卫霍。

邂逅桐乡逢故人,槐槽泻酿追阳春。

形容若画凌烟阁,第一江南寻隐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