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效乐天体

昭君颜如花,万里度鸡漉。

古今罪画手,妍丑乱群目。

谁知汉天子,袨服自列屋。

有如公主亲,尚许穹庐辱。

况乃嫔嫱微,未得当獯鬻。

奈何弄文士,太息争度曲。

生传琵琶声,死对青冢哭。

向令老后宫,安得载简牍。

一时抱微恨,千古留剩馥。

因嗟当时事,贤佞手反覆。

守道萧傅死,效忠京房戮。

史臣一张纸,此外谁复录。

有琴何人操,有冢何人肃。

重色不重德,聊以砭世俗。

形式: 古风

翻译

王昭君容貌如花,跨越万里来到鸡鹿塞。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她的画像都出自画师之手,美丑交错,令人眼花缭乱。
谁能料到,汉朝天子竟让她穿着华丽的衣服,居住在宫殿中。
就像公主一样,她甚至能忍受住在毡帐之中。
更何况那些地位低微的宫女,更无法匹配匈奴的雄心。
然而文人墨客却在吟诗作赋,叹息她的命运。
她的生前以琵琶声闻名,死后长眠在青冢边,人们哭泣。
如果老去的宫女都能留下事迹,昭君的故事又怎会无人记载。
她的遗恨成为永恒,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芬芳。
感叹这些往事,贤良与奸佞反复交错。
坚守正道的萧傅死去,忠诚的京房遭受杀戮。
史官只有一张纸,记录下这些,其他事迹又有谁来记录。
琴声无人弹奏,陵墓无人祭扫。
过分重视外貌而非品德,这诗用来针砭时弊。

注释

昭君:王昭君。
鸡漉:地名, 鸡鹿塞。
画手:画师。
群目:众人的眼光。
袨服:华丽的衣服。
列屋:宫殿。
穹庐:毡帐。
辱:忍受。
嫔嫱:宫女。
獯鬻:匈奴。
弄文士:文人墨客。
太息:叹息。
琵琶声:指昭君的音乐才能。
青冢:王昭君的墓。
老后宫:年老的宫女。
简牍:书籍、记录。
微恨:轻微的遗憾。
剩馥:遗留的芬芳。
贤佞:贤良与奸佞。
反覆:交错。
萧傅:历史人物, 坚守正道。
京房:历史人物, 忠诚。
史臣:史官。
谁复录:还有谁记录。
操:弹奏。
肃:祭扫。
重色:过分重视外貌。
砭世俗:针砭时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为《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效乐天体》。诗中通过描绘王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的美貌和出塞的艰辛,暗示了画工的偏见导致了她被贬低的命运。接着,诗人批评了汉元帝的轻浮,以及后宫女子地位的低下,同时讽刺了文人士大夫对于昭君悲剧的关注更多是出于文学创作而非真正理解她的价值。

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昭君的不幸并未得到公正的历史记载,贤良如萧傅、忠贞如京房的遭遇也未能幸免于政治斗争。他指出,史书记录的局限性使得许多真相被遗忘,而昭君的琵琶声和青冢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借此警示世人重视道德而非外在美色。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昭君之事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世态的炎凉,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中秋招王才臣赏梅花廷秀待制有诗次韵

山中无历记时节,望月巡檐探花发。

适看如来金粟布,旋观姑射肤凝雪。

春自春兮秋自秋,总把繁枝插满头。

那知上界碧瑶洞,也忆人世逍遥游。

梅花雪片偏宜桂,手执新诗心已醉。

淮阴若肯过舞阳,卢子不羞从若士。

形式: 古风

五月南山蛟坏民田百亩胡英彦有诗次韵

旌阳昔屠蛟,勋塞天宇大。

涵淹此遗种,千岁不悔过。

良苗蔚怀新,倏作渺茫堕。

懦夫愧鼻祖,无策祗愁卧。

勇哉韩退之,切齿鳄为祸。

雄词坐以逐,岂必劳㓠剁。

有如卫承光,经物谁能涴。

清泉复化土,鱼鳖枯可剉。

从今仕执圭,先已最郡课。

形式: 古风

月石屏蛾月砚诗

欧公命苏公,吟咏月石屏。

苏公与范子,酬唱涵星泓。

两公文字祥,天畀子墨卿。

嗟予何为者,而得二美并。

屏也欧青毡,流传到柴荆。

砚兮此尤物,秋月端正生。

盘拿丹桂枝,琼绕白玉绳。

姮娥寔天眼,皎皎不自呈。

但留双蛾眉,下镇蟾兔精。

我生月斯望,真契非强名。

乌玦磨有光,玄云润无声。

愿赓前贤句,透胁令人惊。

形式: 古风

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其一)庄敬日强斋

曲礼毋不敬,圣门恭而安。

少成复习惯,心广仍体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