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中丞桐乡阡迁祔有旨赐碑名肇文开善有诗次韵

公家阡表似泷冈,总为能文补舜裳。

龙耳当承天子问,龟趺重表郑公乡。

异时将相宁无种,此举邦家亦有光。

想见丹书映丛桂,淮南无地著秋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张雨的诗《马伯庸中丞桐乡阡迁祔有旨赐碑名肇文开善有诗次韵》以马伯庸中丞的祠堂迁移并获赐新碑为题材,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这一举措的赞美。首句“公家阡表似泷冈”,将马伯庸比作古代贤臣,其事迹如同泷冈(汉代蔡邕墓地)的丰碑,寓意其德行深厚。次句“总为能文补舜裳”赞扬了他以文才为国家贡献,堪比古代贤臣补益国家。

第三句“龙耳当承天子问”,暗示马伯庸受到皇帝的重视,如同龙耳般接受天子垂询。第四句“龟趺重表郑公乡”则描绘了碑文刻在龟趺上,象征着他的声望如同郑公(郑玄)家乡的荣耀。第五句“异时将相宁无种”,暗示后世将相之才并非偶然,而马伯庸的举措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最后两句“此举邦家亦有光”和“想见丹书映丛桂,淮南无地著秋香”,进一步强调了马伯庸的功绩给国家带来了光彩,他的事迹如丹书般永载史册,即使在淮南这样的地方,也无法掩盖他的美德和芳香。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歌颂官员功德、弘扬文化传统的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马伯庸的敬仰和对社会风气的期望。

收录诗词(511)

张雨(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 号:句曲外史
  • 生卒年:1283~1350

相关古诗词

寄题陈渭叟紫云编用张仲举韵

葛溪观主陈渭叟,高行绝人诗益工。

明月双珠好奇服,閒居七言成变风。

大茅独立云在下,小史久住江之东。

吴筠寥寥五百载,唯我与君相长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新栗寄云林

朅来常熟尝新栗,黄玉穰分紫壳开。

果园坊中无买处,顶山寺里为求来。

囊盛稍共来禽帖,酒荐深宜蘸甲杯。

首奉云林三百颗,也胜酸橘寄书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西爽轩次韵韩致用

大名谁及河东老,为爱幽轩肯赋诗。

沆瀣一杯凌倒景,阑干几曲带清漪。

徒闻东海投竿去,不似西山拄笏宜。

两岸菰蒲鱼鸟乐,系船犹带绿杨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答董子羽见寄

清都闻已住多年,鹤驾鸾骖与后先。

阊阖五云宫树暖,蓬莱初日羽衣鲜。

神仙翰墨唯皇象,史馆人材总孟坚。

天上春风如旧识,殷勤吹送寄来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