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其七)两峰插云

四围苍翠合,锦屏敞,列层岑。

忽马耳高骞,撑天尺咫,拔地千寻。晴阴。

一开一阖,锁连环、中有暮朝云。

往返诸仙玉驭,不劳风伯清尘。妆临。镜俯湖明。

鬟竞绿,黛争青。听高壑松涛,牙连海上,相向鸣琴。

飞楹。行春桥侧,峙碑亭、南北路平分。

游客叠携阮屐,清宵分听缑笙。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鉴赏

这首《木兰花慢》(其七)“两峰插云”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山川之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静。

首先,开篇“四围苍翠合,锦屏敞,列层岑”,以“四围苍翠”、“锦屏敞”、“列层岑”三句,勾勒出群山环绕、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一幅展开的锦绣画卷,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屏风般排列,展现出山川的壮美。

接着,“忽马耳高骞,撑天尺咫,拔地千寻”,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峰比作高耸入云的马耳,既形象又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挺拔与壮观。同时,“撑天尺咫”和“拔地千寻”则分别从天空与大地两个角度强调了山峰的高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晴阴。一开一阖,锁连环、中有暮朝云”,这一句通过“晴阴”与“一开一阖”的动态对比,展现了天气变化的微妙,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往返诸仙玉驭,不劳风伯清尘”,这里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仙人驾乘玉制的车马在云中穿梭,而无需风神清扫尘埃的情景,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妆临。镜俯湖明。鬟竞绿,黛争青”,这一段通过比喻,将山峰比作女子的妆容,湖水映照着山色,宛如镜子一般明亮。同时,“鬟竞绿,黛争青”则描绘了山林间的植被色彩丰富,绿树成荫,青黛相映,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听高壑松涛,牙连海上,相向鸣琴”,这句通过“松涛”与“鸣琴”相呼应,不仅描绘了山间松林的壮阔景象,还赋予了自然之声以音乐般的美感,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最后,“飞楹。行春桥侧,峙碑亭、南北路平分”,描述了桥梁与碑亭的布局,以及道路的划分,体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游客叠携阮屐,清宵分听缑笙”,结尾处以游客的活动作为收尾,通过“阮屐”(一种古代的木屐)和“缑笙”(古代的一种乐器),进一步渲染了游览的乐趣,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木兰花慢》(其七)“两峰插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川之美,同时也融入了神话传说与生活情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368)

杨玉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其八)

一篙春水活,鸳鸯瘦,鳜鱼肥。

正梁环半亩,花飘坠饵,柳钓垂丝。红稀。

芹香藻腻,涨春痕、泉脉接西溪。

今古濠梁此意,浮沈潮信相催。苏堤。天绘晴晖。

波滟滟,鹭飞飞。有垂鳞逸叟,门藏桃坞,琴枕苔矶。

禅机。夜寒不饵,笑鸬鹚、空自忍饥归。

江水庄周漫借,莼羹张翰空思。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风入松.在梓舍决计入山,赋此

归辽老鹤怯长鸣。孤影零丁。

缑山惆怅中秋月,逢人漫诉离情。

争信天涯饮啄,余生分付蓬瀛。园林图稿费经营。

尘梦今醒。寻巢倦羽幡然去,何堪再问归程。

尚有閒枝小鸟,两三惜别啼声。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无愁可解

愚弄世人,造物何意。悲欢离合生死。

乾坤一网罗,被笼罩、孰可避。白发朱颜弹指事。

往矣流光流水。

不遇著、却相忘,遇着始见,老到我你。

忆昔总角嬉游,生如寄、蜉蝣外家檐里。

茑萝随树到,两母相随又逝。觅食饥驱况往里。

冷暖相知才半。

雨窗话剪烛,真如梦醒,纵无酒、许心醉。

形式: 词牌: 无愁可解

解连环

信音谁托。思辽西冷月,雁天云邈。

算夜永、亲捣衣砧,乍寒到九边,怕郎衾薄。

迤逦征尘,梦屏山、客途难索。

想天青海碧,悔恨素娥,枉盗灵药。封侯纵云绶若。

奈催人皓发,胡地笳角。

漫浪说、山北燕云,把閒草閒花,待总抛却。

故国荼薇,忍指栖枝残萼。暂休吟、大旗日落。

形式: 词牌: 解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