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其二)

欲识解脱道,诸法不相到。

眼耳绝见闻,声色闹浩浩。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颂(其二)》由唐代诗人绍修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解脱之道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心灵得以宁静的画面。

“欲识解脱道,诸法不相到。” 开篇即点明主题,提出要理解解脱之道,就必须超越世间一切法相的束缚。这里的“解脱道”指的是通往心灵自由与超脱的道路,而“诸法不相到”则意味着摆脱了世间一切事物的干扰和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

接下来,“眼耳绝见闻,声色闹浩浩。” 进一步阐述了实现解脱的途径。诗人想象了一个理想境界,在那里,眼睛不再被视觉所迷惑,耳朵也不再受声音的干扰,即使外界的世界依然喧嚣热闹(“声色闹浩浩”),但内心却能保持平静与清明。这种状态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独立,不受外界物质世界的影响。

整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追求内心解脱与超越世俗的深刻哲思,鼓励读者在纷扰的尘世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收录诗词(4)

绍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其三)

初心未入道,不得闹浩浩。

钟声里荐取,鼓声里颠倒。

形式: 偈颂 押[皓]韵

颂(其四)

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万法是心光,诸缘唯性晓。

本无迷悟人,秪要今日了。

卷帘除却障,闭户生窒碍。

祗这障与碍,古今无人会。

会得是障碍,不会不自在。

形式: 偈颂

咏马

宝马雕鞍贡紫庭,渥洼神骏旧传名。

四蹄蹀躞天阶下,乍对龙颜不敢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烈祖挽辞(其一)

宫砌无新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