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其五十六)

仲尼相鲁君,鲁人兴谤辞。

子产听郑政,郑人亦毁之。

赤心苦不同,黄口任瑕疵。

贤圣且不免,吾人莫嗟咨。

周公古元圣,流言乃相欺。

向非天动威,成王终见疑。

所以明哲士,脩身日孳孳。

谤言虽百端,而吾自坦夷。

譬之伤日月,指斥靡不为。

安知日月光,万古焉能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感寓(其五十六)》以孔子和子产两位贤者的经历为典故,表达了对诽谤和指责的豁达态度。诗中提到孔子在鲁国执政时受到非议,子产在郑国推行改革也遭诋毁,但他们都因德行高尚而不受影响。诗人借此强调,即使是圣贤也无法避免流言蜚语,但他们依然保持光明磊落。

诗中通过周公的例子,指出流言若无天威震慑,可能会导致误解,如成王曾对周公产生疑虑。因此,明智的人会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不为外界的毁誉所动。诗人表达出对诽谤的看法,即使遭受百般指责,也要坦然面对,因为真正的贤者如日月,光芒永恒,不会因人的指责而有丝毫亏损。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朱诚泳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公正无私精神的坚守。

收录诗词(1301)

朱诚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寓(其五十七)

西旅贡神獒,召公力阻之。

远方献名马,汉文乃深辞。

陇西产鹦鹉,广南生荔枝。

巨象致南粤,狮子走西陲。

翠禽尽输羽,猛兽皆脱皮。

白玉罄山谷,黄金空泽陂。

纷纷争献纳,扰扰欲何为。

愿言贡贤俊,为国扶雍熙。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寓(其五十八)

吁嗟眼底人,反覆何其多。

对谈如隔山,同居或操戈。

结交出肝肺,回首施网罗。

变态苦不常,阴佼莫能过。

斯人何所喻,譬之江与河。

微风一相激,遽兴千丈波。

我诚憎其徒,洞见劳撝呵。

绵绵不可绝,纷纷将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感寓(其五十九)

我尝穷古书,窃闻谦受益。

如何夸毗子,洋洋多德色。

有位莫骄人,骄人位斯踣。

有国莫骄人,骄人士斯匿。

如有周公才,吝骄矜富殖。

虽云大圣人,斯亦无足式。

贤哉谢夫子,程门能自克。

三年去一矜,群儒推令德。

形式: 古风

感寓(其六十)

君子莫施智,施智近小人。

愚人祗自愚,至愚翻近仁。

吾观古人智,而不私其身。

后人乃机巧,鬼魅与同伦。

吁嗟愚下流,为谋固难陈。

安知千虑中,一得无可因。

智囊竟何为,东市冤莫伸。

愚智莫相笑,同为千古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