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朝诗人徐经孙所作的《过严子陵钓滩》,以“过严子陵钓滩”为题,巧妙地描绘了对历史人物严子陵的崇敬之情与个人情感的转折。
首句“仰止高风不可攀”,开篇即表达了对严子陵高尚品德的景仰之情,如同高山仰止,虽难以触及其顶峰,但心中对其人格魅力的敬仰却始终不减。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严子陵的道德风范比作不可攀登的高山,形象地展现了其人格的高度和影响力。
次句“且图生出鬼门关”,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之意。在经历了对严子陵的崇高敬仰之后,诗人似乎意识到自己无法达到那样的境界,因此选择暂时离开,去寻找一个相对安全和平静的地方,这里的“鬼门关”可能象征着险恶或艰难的环境,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隐喻,暗示着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
后两句“稽首台前无复过,归家斩却钓鱼竿”,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稽首”这一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诗人表达了对严子陵的深深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将不再涉足世俗的纷扰,而是选择回归家庭,放下曾经追求的闲适生活——钓鱼。这里,“钓鱼竿”可能象征着诗人过去的生活方式或某种追求,通过“斩却”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彻底放弃的决心,决定从过去的生活中抽身而出,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自我反省的过程,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抉择。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