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寺(其二)

乍和便觉怯衣裳,且驻归舟傍夕阳。

连日雨花多听雨,今年香积又炊香。

幸凭佛力成因果,消得诗人咏稻粱。

殽核已无尊有酒,就溪带水擘莲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光福寺所见之景,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首句“乍和便觉怯衣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时节,气温回暖,但空气中仍带着一丝寒意,使得诗人感到有些许畏惧,需要增添衣物。这句诗通过个人感受,巧妙地捕捉了季节变化的微妙之处。

“且驻归舟傍夕阳”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远处,描绘了一幅夕阳下归舟停泊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与归舟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连日雨花多听雨,今年香积又炊香”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寺院内的日常景象。连续的雨水使得寺院中的花朵更加鲜艳,雨声中似乎能听到香火的袅袅之音,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充满禅意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寺院生活的一角,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亲近和内心的平静。

“幸凭佛力成因果,消得诗人咏稻粱”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信仰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通过佛力的帮助,可以成就因果,获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同时,他也借由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文人与佛法之间的深厚联系。

最后,“殽核已无尊有酒,就溪带水擘莲房”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溪边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虽然没有了食物和酒,但他依然能够从大自然中找到乐趣,通过掰开莲蓬来品尝其中的果实,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活质朴之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

朱士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绍定间知嘉兴府(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六)。今录诗二首

  • 字:在乐

相关古诗词

曹娥江

男儿尽有移忠事,何处芳名不此侔。

今日扁舟赋归去,心如秋月印江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游澹山岩

坤灵擘罅天幻奇,一到仙凡觉两岐。

处士清风存万古,诗翁雅句见当时。

洞深不碍烟云逸,丹就那知日月迟。

更上层台瞻佛像,愧无法语勘狐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梨花山

梨花飞雪满春山,错认寒梅露玉颜。

几日登山寻乐境,香风满袖放船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季子庙

千载江滨季子宫,联镳款谒骤西风。

清名长逐秋潮壮,遗迹应随夕照空。

管领物华输酒圣,平章古意属诗翁。

想君岸帻风尘表,笑我埋头雁鹜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