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州道中寄沈和仲侍郎

扁舟隐隐马骎骎,重到燕山感念深。

水陆共时同偃薄,云途今日异升沉。

青山岂乏归耕路,白发难忘报国心。

木落雁飞秋复尽,惘然怀抱寄幽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颐浩所作,题为《雄州道中寄沈和仲侍郎》。诗中描绘了诗人行经燕山的所见所感,情感深沉而复杂。

首联“扁舟隐隐马骎骎,重到燕山感念深”开篇即以“扁舟”与“马骎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乘船与骑马两种不同的旅途体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再次来到燕山,诗人不禁思绪万千,感慨颇深。

颔联“水陆共时同偃薄,云途今日异升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比作在水陆之间行进的船只,同时又将人生比作云途,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对人生境遇变化的深刻理解。偃薄与升沉的对比,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不定。

颈联“青山岂乏归耕路,白发难忘报国心”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对国家的深情。面对青山,诗人似乎找到了归隐田园的路径,但白发苍苍,他依然难以忘怀报效国家的初心。这一联体现了诗人既向往宁静的生活,又不忘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尾联“木落雁飞秋复尽,惘然怀抱寄幽吟”以自然景象收束全诗。随着秋天的落叶与大雁南飞,一年即将结束,诗人的心境变得迷茫而沉重。通过“幽吟”,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国家责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6)

吕颐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齐州。南宋初年名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创立月椿钱,为东南患。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又苗傅等为逆,颐浩与张浚创议勤王,卒平内难。少长西北两边,娴於军旅;应诏上战守诸策,条画颇备

  • 字:元直
  • 籍贯:其先乐陵
  • 生卒年:1071年—1139年4月30日

相关古诗词

李希中祉故门下侍郎邦直次子有文章器业尝任淮南两浙转运使及江淮发运使靖康元年三月仆寓维扬游开元寺见公题名感槩成诗

当年对策大明宫,曾见挥毫气吐虹。

楚客才华推宋玉,汉儒文赋许扬雄。

漳滨墓木皆成拱,洛汭池台半已空。

经济才高英槩尽,感恩垂泪向东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离京师

春光冉冉过皇州,桂棹东归汴水流。

满岸风光连别浦,两行烟柳送归舟。

粗官自不随时用,拙宦安能为已谋。

香寺故人来话别,一樽清酒散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朱景行

学士文章早擅名,大夫官业久驰声。

暂分雷土三年政,伫看云衢万里程。

顾我飘蓬非夙契,辱公倾盖若平生。

寻踪曾醉姑苏酒,水远山长怆别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台守晁子莫见贻

去岁乘桴暂得闲,忽惊三命促登坛。

向来彊健思投笔,老去衰迟懒据鞍。

玉帐梦回烽燧晓,水乡春尽铁衣寒。

海山深处幽栖地,为我经营伫挂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