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晚汎灵溪之作

溪水晚澄鲜,虚无含万象。

窥临时见底,胜异如在掌。

鱼□□起伏,灵□犹影响。

心误出人寰,神清资偃仰。

掉舟□□□,聊复惬新赏。

香风袭蕙兰,秋日浮清朗。

如何得真趣,更此缨时网。

坐啸人事闲,悠然思独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傍晚时溪水清澈新鲜,空旷中蕴含着万物之象。
偶尔窥视便能见到底部,这奇妙的景致仿佛握在手中。
鱼儿在水中忽上忽下,灵活的身姿留下阵阵波纹。
心灵误入人间红尘,只有神清才能享受这俯仰之间的美景。
摇动小船在这片宁静中,姑且再次享受这份新的欢愉。
芬芳的微风拂过蕙草和兰花,秋日的天空清澈明朗。
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远离世俗的束缚和纷扰。
静坐长啸,世间琐事皆闲,我心悠然,只愿独自远行。

注释

溪水:流动的小河或小溪的水。
晚:傍晚。
澄鲜:清澈而新鲜。
虚无:空旷、空无一物的感觉。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窥临:偶尔看一眼。
时见底:能看见水底。
胜异:美妙异常。
如在掌:好像掌握之中,形容非常清晰明了。
鱼:水中的鱼类。
起伏:上下浮动。
灵:这里指鱼显得灵活有生气。
影响:比喻事物引起的变化,这里指鱼游动产生的波纹。
心误:心灵迷失。
出人寰:离开人世间的喧嚣。
神清:精神清爽。
资:凭借。
偃仰:俯仰,比喻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掉舟:划船,驾舟。
聊复:姑且,权且。
惬:满足,愉快。
新赏:新的欣赏,新的乐趣。
香风:带有香气的风。
袭:吹拂,侵袭。
蕙兰:两种香草,这里泛指花香。
秋日:秋天的太阳,代指秋天。
浮清朗:天空清澈明亮。
如何:怎样。
得真趣:获得真正的乐趣或意境。
更此:摆脱、远离。
缨时网:时代的束缚,比喻社会的枷锁。
坐啸:坐着长啸,形容悠闲自得。
人事闲:人间事务显得闲暇不忙。
悠然:悠闲的样子。
思独往:渴望独自远行,寻求心灵的自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谷溪流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世界的自在超脱。诗人通过观察溪水、鱼跃以及周遭环境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溪水晚澄鲜,虚无含万象。窥临时见底,胜异如在掌。" 这几句诗描绘了溪水清澈、深邃不测的景象,似乎包含了所有自然之美,同时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

"鱼□□起伏,灵□犹影响。心误出人寰,神清资偃仰。" 这里的“鱼”和“灵”字旁边空缺的地方,可以想象为水中生物的活泼动态,以及自然界与诗人的精神交流。诗人通过这种观察,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世界的追求。

"掉舟□□□,聊复惬新赏。香风袭蕙兰,秋日浮清朗。如何得真趣,更此缨时网。" 这几句中,“掉舟”可能意味着诗人放下俗世羁绊,而“香风”、“蕙兰”和“秋日”则营造了一种恬静的自然氛围,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真正的享受。

"坐啸人事闲,悠然思独往。" 最后两句,诗人坐在那里,发出了满足的叹息,远离了世间纷争,内心充满了超脱和自在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与内在宁静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1)

王位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光绪《鹿邑县志》卷一〇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生卒年:740

相关古诗词

立春后作

东君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

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早春咏雪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春日咏梅花(其一)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望雪

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