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长相思·春暮》由清代诗人沈榛所作,描绘了春末时节的哀愁与寂寥之感。
“云悠悠。水悠悠。” 开篇以“悠悠”二字形容云与水的悠长与绵延,营造出一种广阔而深远的空间感,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花落青苔触目愁。” 花瓣飘落在青苔之上,触目皆是凋零之景,引发观者内心的愁绪。花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青苔则增添了一分荒凉与冷清。
“悲怀倚画楼。”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倚靠在画楼之上,内心充满了悲伤与怀念。画楼作为背景,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隐喻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蜂意休。蝶意休。” 蜜蜂与蝴蝶的活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但此刻它们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活力,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寂寞风光却似秋。” 春末的景色虽美,却也带着几分秋日的萧瑟与寂寞,暗示了季节的转换与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东君那可留。” “东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象征着春天的力量与生机。然而,在面对自然规律与时间的无情流逝时,即使是春神也无法挽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春暮时节特有的哀愁与寂寥,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沈榛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