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楼外残阳将暮。江上孤帆何处。
搔首立东风,又是少年情绪。凝伫。凝伫。
一抹淡烟轻雾。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吴潜的《如梦令·其四》。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词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眷恋,以及面对当前孤独凄凉境遇时的心境。
“楼外残阳将暮”一句,描绘出一种时间即将过去、日落西山的情景。这里的“楼外”暗示了一个较高的视角,而“残阳”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光阴的珍惜。
接下来的“江上孤帆何处”表达了一种探寻和等待的心情。“江上”指的是水面宽广的地方,通常象征着通往远方的道路;而“孤帆”,则是那唯一的、飘渺的希望或期盼。诗人在问自己,或许也在问天边,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又或者是未来的梦想,究竟藏身何处。
第三句“搔首立东风”中,“搔首”意味着手托下巴,常用来形容沉思或忧伤。“立东风”则是在借助自然元素来表达情感,这里的“东风”可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在此处它更强调了一种孤独和无奈。
“又是少年情绪”这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往昔青春岁月的怀念。少年时期总是与激情、梦想和纯真相连,而现在,这些情绪似乎又被唤醒,但却是在一个孤独和迷茫的情境中。
最后,“凝伫。凝伫。一抹淡烟轻雾”则描写了诗人沉浸于深思之中的状态。“凝伫”两字,反复强调了一种停滞不前的时间感和心神的专注。而“一抹淡烟轻雾”,则形象地表达了那份既模糊又遥远的记忆或期望,它们如同晨雾一般轻柔且易逝。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是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忆,以及面对孤独凄凉现实时的一种无力感。
不详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枝上蝶纷蜂闹。几树杏花残了。
幽鸟亦多情,片片衔归芳草。休扫。休扫。
管甚落英还好。
昨日春衫初试。今日春寒犹殢。
待得晚风收,独上危楼闲倚。闲倚。闲倚。
目断半空烟水。
闲向园林点检。又见小桃开遍。
切莫便飘零,且为春光留恋。留恋。留恋。
待我持杯深劝。
庭院深深春寂。还是他乡寒食。
闲利与闲名,谩把光阴虚掷。虚掷。虚掷。
知道几时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