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其二)

最高楼上又层阑,目短元龙空海寰。

栋宇地雄千嶂表,金汤天设两江间。

西风障面曾筹檄,夜月胡床忆佩环。

老去凭虚心辄悸,蜀城虽好不如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远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最高楼上又层阑"表明了诗人所站立的高度,可以俯瞰全局,"目短元龙空海寰"则透露出即便是这样的高度,也无法完全尽收眼前广袤的山水。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对景物的宏观把握和内心的渺小感。

"栋宇地雄千嶂表,金汤天设两江间"则具体描绘了楼阁之雄伟,以及金光在天际与江水之间交辉映照的壮丽景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心中对于宏大事物的向往。

"西风障面曾筹檄,夜月胡床忆佩环"这两句转入了内心的情感体验。西风可能带来了秋天的萧瑟感,遮挡了诗人的视线,而夜晚的明月则让他想起了过去佩戴的玉环。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感应,也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老去凭虚心辄悸,蜀城虽好不如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到了晚年,对于过往美好的记忆无法复返的哀愁。即便是蜀城这般风景秀丽之地,也不能留住时光,只能选择归去。这是对生命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高楼远眺,展示了诗人的心境变化,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到内心情感的波动,再到晚年对于时光流逝的哀愁,是一首集观察、描绘、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自和(其一)

百尺城头著画阑,当年气欲压人寰。

天机野马浮游外,世事沙鸥浩荡间。

俗靡风颓畴底柱,功成身退盍循环。

君看方册中前鉴,办取轻帆及早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自和

才听鸣蜩叶底声,倏闻振羽草根吟。

物情感我千丝鬓,时事萦人一片心。

读易床头新课业,回文机上旧光阴。

客怀休用嗟畴昔,更老那知得似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自和

北帝东皇竞化工,六花吹满鬓毛松。

谁令霓卫铺张晓,来与牛鞭断送冬。

宝历明朝新纪凤,珠宫昨夜起骊龙。

驱寒乞取酒泉郡,何必荆州万户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自和

一壑冯夷宅,五丁盘古开。

天将作甘澍,地岂著浮埃。

梭化雷陂去,槎乘星渚来。

犹疑真隐在,搜访莫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