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孙桐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和对明朝东林党和复社士人的敬仰。他感叹世风日下,廉耻沦丧,自己宁愿坚守道义,即使处境艰难。诗人以"不图中国运,竟赋下泉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悲愤,暗示了明朝的衰败和自己的无力回天。
"气节销难尽"表达了他对高尚气节的坚持,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也无法磨灭。"干戈定几时"则揭示了战乱频仍,和平遥不可及的现实。最后两句"可怜天帝醉,问亦不能知",以天帝醉酒比喻当权者的昏庸,表达了对上天无知人间疾苦的哀叹。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人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