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舟感怀(其一)

此行端不为鲈鱼,万里南舟驾日车。

汉弃朱崖非得已,越薰丹穴果何如。

久轻陆贾千金橐,欲达刘公一纸书。

碣石潇湘迷处所,海天极目独愁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台舟感怀(其一)》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易顺鼎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此行端不为鲈鱼”,以典故“鲈鱼脍”暗喻归乡之情,但诗人却说此行并非为了鲈鱼,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接着“万里南舟驾日车”一句,描绘了诗人远行的壮阔景象,同时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汉弃朱崖非得已,越薰丹穴果何如。”这两句借用了历史事件,通过“汉弃朱崖”和“越薰丹穴”的典故,探讨了历史选择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抉择。

“久轻陆贾千金橐,欲达刘公一纸书。”这里运用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陆贾和刘安,分别代表了权谋与学问,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知识与智慧价值的肯定。

“碣石潇湘迷处所,海天极目独愁予。”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遥远的碣石与潇湘,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内心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对人生方向的迷茫与困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台舟感怀(其二)

火维朱鸟在南窗,蜗角称兵有旧邦。

空慕班超探虎穴,岂知项羽走乌江。

六州错铸金瓯缺,一局棋枯玉斗撞。

且自全躯保妻子,资多终得拥旌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台舟感怀(其三)

顺昌闻道有刘锜,赤手空弮半壁支。

即墨田单为守将,睢阳南八是男儿。

两河忠义旌旗在,万福威名草木知。

谁识洛阳年少客,抚弦悽壮共登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台舟感怀(其四)

漫道扶馀拥仲坚,海滨邹鲁日中天。

潮州谪宦能驱鳄,汐社遗民有拜鹃。

千圣降灵留命脉,九州同气拒腥膻。

辽东皂帽聊城矢,一节徘徊愧昔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厦门南普陀(其一)

一自□田隐不偕,板舆追念独伤怀。

见佳泉石惟思哭,遇好溪山便欲埋。

已誓首邱成羽化,尚惭面壁学心斋。

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