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柽弟入都

与子同出都,十六年于兹。

子今复入都,良甚喜以悲。

两兄虽未老,皆异年少时。

事业那可说,所忧寒与饥。

我如风中船,奔涛猛相持。

不怨漂流苦,但恨常乖离。

何时得停泊,甘心趋路岐。

向来盛负气,不自谓我非。

进士弃不求,从人诟狂痴。

念子行入世,科第政所期。

闽士多褊狭,此语古已讥。

器闳乃受大,要须力戒之。

何物益神智,读书乌可迟。

吾今之所行,世人讵见知。

似傲非慢侮,似倦非摧颓。

寸心虹贯月,子胡愁我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郑孝胥送给弟弟柽弟入都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提到十六年来兄弟一同在京都的经历,感叹时光荏苒,兄弟俩虽然未老,但已不同于少年时期,事业发展艰难,生活贫困。诗人自比为风中船只,面临汹涌波涛,虽不抱怨困苦,却遗憾与亲人分离。

诗人鼓励弟弟积极进取,追求科举功名,认为闽地人士多有偏狭,但才能出众者应有更大的抱负。他强调读书对提升智慧的重要性,并表示自己的行为不被世俗理解,看似傲慢并非轻慢,疲惫并非颓废,内心深处仍有坚定的信念。

最后,诗人以彩虹贯穿月亮的比喻,询问弟弟为何为自己的处境担忧,表达了他对弟弟的关爱和对自己选择的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弟弟的期望,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海旅次寄京中友人书

惘惘重经黄浦滩,霜灯照彻月千盘。

潮喧楼外车初过,雨迸尊前曲未残。

入洛士龙成独往,伤春小杜罢追欢。

修书粗说江湖意,已觉春阴到指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二月廿七日集沈祠文肃公生日(其一)

一见斯人怅永藏,病中尤自意堂堂。

流风可但兴吾党,后起谁当望雁行?

入幕往曾依肃毅,游吴晚及接忠襄。

若凭目击评风节,公论年来有短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立秋永田町日枝山下新居作

日枝蓄深苍,细巷藏山麓。

清溪复绕巷,弥望但高木。

西寻巷欲尽,杝落窥我屋。

入门势稍邃,纸窗昼常绿。

累垂柿与梨,离立松与槲。

连楹作磬折,三面成五曲。

闺人爱西南,临水好送目。

东轩尤蒙密,敷坐客所肃。

距轩北二椽,宜以栖我仆。

周遮望若隔,呼唤应颇速。

跳梁便儿女,饮啖足蔬肉。

旬馀困坐起,月许忘局促。

丁宁促洒扫,婢媪额屡蹙。

比邻各勤洁,讵可愧彼族。

雨檐报晚霁,片月如凉旭。

晴灯闹流星,繁丝压孤竹。

奔车汤忽沸,推枕声在褥。

中宵起舒啸,夜气漫林谷。

乡心茫欲碎,离念牵更酷。

我愁妇亦叹,身世付转毂。

中原民情敝,隐患在心腹。

此邦俗亦偷,交谊聊云睦。

谁能任兹事,起造斯世福。

微官欲何道,一饱忍千辱。

悲呻久不寝,人世寐正熟。

雏鸡尔谁戒,向曙强咿喔。

形式: 古风

雨后徒步入署

湿云重难起,雨气夜不小。

河堤决屋顶,汹汹遂至晓。

新凉睡味美,惊觉讶非早。

披衣趣具食,杂进殊草草。

出门沟浍溢,未敢怯途潦。

因思宵来势,疑恐小楼倒。

楼前甫拆屋,东北豁可瞭。

斜风时潇潇,远树淡袅袅。

低头或终日,书史粗省了。

近来罢午餐,薄粥润吻燥。

朝夕出无车,纵步自轻矫。

他人笑吾吝,彼浅恶知道。

壮夫事事可,妙赏恃怀抱。

使吾行负担,亦足营一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