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廉对友人王大参所作《知邵提学登滕王阁吊徐孺子墓》一诗的回应。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首联“槛外长江水接天,诸公壶矢正铮然”描绘了滕王阁外长江浩渺的景象,以及古人射箭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英雄气概。颔联“新诗寄到残年里,高阁登来廿载前”则表达了对友人新作的赞赏,同时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新诗虽至,但已非当年,高阁之登也已是二十年前之事。
颈联“自昔三王皆隽杰,如今邵子亦神仙”是对友人邵提学才华的赞美,将他比作古代的贤王,暗示其非凡的才情。尾联“良时盛会无由再,南浦西山意独悬”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无法重来的遗憾,南浦西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此刻却只能独自悬挂心间。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有对友情的珍视,更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