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惢惢山中桂,乃与庶草殖。

蝼蚁穴其根,生意颇局脊。

一朝遭运会,移置宫苑侧。

敷荣日以鲜,馨香当坐发。

风霜亦何劲,枝干终自及。

君子秉本性,小人量纩息。

美葛枯于野,嘉稷委于泽。

抱质岂不臧,赋性任所适。

得失原茫茫,举杯对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感怀》由明代诗人吴应雷创作,通过对比山中桂树与庶草、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际遇和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惢惢山中桂,乃与庶草殖”,以山中桂树与普通草木并提,隐喻了两者在自然界的平等地位,但桂树最终能被移植到宫苑,享受优渥环境,而庶草则只能在野外生长,暗示了命运的偶然性和差异性。

接着,“蝼蚁穴其根,生意颇局脊”描绘了桂树根部遭受蝼蚁侵蚀的情景,象征着即使身处优越环境,也可能受到外界的侵扰和破坏,生命受到限制。

“一朝遭运会,移置宫苑侧”转折点出现,桂树因“运会”(机遇)而被移植到宫苑,享受了不同于往常的待遇,象征着命运的转变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

“敷荣日以鲜,馨香当坐发”描述了桂树在新环境中生机勃勃、香气四溢的状态,寓意着机遇与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风霜亦何劲,枝干终自及”则强调了桂树即使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也能坚韧不拔地生长,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

“君子秉本性,小人量纩息”将桂树与君子、小人进行类比,指出君子坚守本性,不受外界影响,而小人则容易随波逐流,暗示了道德品质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美葛枯于野,嘉稷委于泽”通过对比美葛(一种植物)在野外枯萎与嘉稷(优质谷物)沉没于沼泽,进一步强调了环境与命运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抱质岂不臧,赋性任所适”表达了对内在品质的重视,认为无论外在环境如何,保持真我、顺应天性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最后,“得失原茫茫,举杯对明月”以饮酒赏月的场景结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得失难料的感慨,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桂树的命运变迁,探讨了人生中的机遇、环境、道德与自我价值等主题,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40)

吴应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

荡荡仰天宇,白云横野亭。

人生如孤蝉,须当及时鸣。

薄翼领微风,高树扬清声。

一旦入秋节,白露肃泠泠。

垂緌岂能长,抱叶为乾蠳。

神龙有奋蛰,时花一枯荣。

造物移人意,无然命独醒。

形式: 古风

感怀三首(其一)

严冬天雨雪,寒气薄人体。

方朝尚偃卧,匝蔽窗户里。

自分衣裳单,白头忘栉洗。

饥叩谁家门,愁忆何王醴。

万虑一身并,郁若鱼亡水。

天子御北辰,安知穷村士。

沟壑日为邻,岁莫亦云巳。

形式: 古风

感怀三首(其二)

游目写中怀,跻攀俯城郭。

江流半夕阳,夕阳多野哭。

远望令我愁,天风振瓦屋。

岁败人烟少,村寒啼鸟独。

妖狐衔髑髅,白鹭起丛薄。

安得怀葛世,忘情顺里俗。

感喟非一端,昏归意烦促。

形式: 古风

感怀三首(其三)

居恒不得志,旷然兴遐思。

遐思在三山,仙侣与追随。

或跨白鹿行,或挟胎禽嬉。

沆瀣可供饭,紫芝以充饥。

洞壑何閒閒,彷佛云霞栖。

学道恨太晚,全真方自兹。

安能靡尘踪,熬蚁无休期。

堂上考鼓钟,行乐当及时。

达者信其说,徒为愚者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