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池庵三首(其二)

精庐原寄北山岩,新筑高斋过岭南。

谷窈窕间还密树,石孤危处更虚庵。

听经野鹿频窥户,宴坐山僧不出龛。

客欲逃禅无可醉,远公于酒禁方严。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北山岩畔的精庐,新筑的高斋越过岭南,环境清幽。山谷间树木茂密,岩石险峻之处建有空旷的庵堂。野鹿频繁窥视僧侣的居所,山僧静坐于佛龛前。诗人感叹访客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饮酒作乐,表达了对远离尘嚣、遁入佛门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庵堂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宁静超脱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题龙池庵三首(其三)

霁后岚光散晓岩,望中佳丽尽东南。

三春兰蕙堪成畹,千里湖山并在庵。

驯鸽下时呈佛性,飞鹰宿处见僧龛。

维摩今日还多病,酬答谁将究妙严。

形式: 七言律诗

游宜兴海会寺作

径路缘溪不知远,忽然身已入峰腰。

深山怪石如怀宝,暗谷悬泉讶听潮。

僧比封君千顷竹,人稀农亩万家樵。

远公不厌疏狂客,试结茅庐共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赠黄子晦

黉舍相逢忆聚星,予惭入室尔趋庭。

子长能继先人业,王吉曾承博士经。

万里风烟还命驾,廿年踪迹已如萍。

衰颜重感青衿日,一笑尊前喜愧并。

形式: 七言律诗

寄周台官二首(其一)

南台分署沐恩初,官是畴人世业余。

龙吐珠玑天地转,星涂黄赤石甘书。

泰阶平处瞻云阙,玉漏清时直禁庐。

应有道人扣关者,试看紫气近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