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宏得碧字以诗来次其韵

明月照清溪,影落千寻碧。

轻风皱微澜,荡漾摇金色。

相携理桂楫,及此万籁寂。

天空露气寒,栖鸟正缩瑟。

何人起秋思,数弄月中笛。

坐使迁客情,悽然感去国。

清游得英俊,胜赏饱泉石。

岂殊在吾家,亲戚欬于侧。

赋诗各言怀,险韵对勍敌。

归来气未衰,开匣看三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纲在月夜下的清溪边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明月照清溪”,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月光洒在清澈的溪水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影落千寻碧”一句,不仅描绘了水中倒映的月影,还通过“千寻碧”这一夸张的表达,强调了水的深邃与清澈,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轻风皱微澜,荡漾摇金色”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轻柔的风轻轻吹过水面,激起细小的波纹,金色的光芒在波光中闪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活力。

接下来,“相携理桂楫,及此万籁寂”两句,诗人与友人一同划着小舟,在寂静的夜晚畅游,远离了外界的喧嚣,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天空露气寒,栖鸟正缩瑟”描绘了夜空中的露珠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以及夜鸟因寒冷而蜷缩的姿态,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真实,也暗示了夜晚的凉意与静谧。

“何人起秋思,数弄月中笛”一句,诗人借由笛声表达了内心的思绪,似乎在月光下寻找着某种情感的共鸣,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蕴含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坐使迁客情,悽然感去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对于离开故土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清游得英俊,胜赏饱泉石”一句,诗人赞美了与他同行的英俊之士,以及他们在清幽之地的欢聚,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这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最后,“岂殊在吾家,亲戚欬于侧”一句,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与家庭生活进行了对比,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亲情与家庭的温暖始终是心灵的归宿。

“赋诗各言怀,险韵对勍敌”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诗歌创作上的交流与切磋,这种精神的碰撞,无疑增添了聚会的趣味与深度。

“归来气未衰,开匣看三尺”则是对聚会结束后的回味与期待,诗人虽然回到了家中,但心中那份激情与灵感并未消散,他期待着再次拿起笔,继续创作,将这份美好的记忆转化为文字。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清溪的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与追求。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兴宗得斋字以诗来次其韵

佳月霭秋色,翛然感予怀。

言携二三友,泛此溪中斋。

风露生万里,屋木凭两涯。

凄微烟雾合,芬馥天香来。

恍若度云汉,奔月游瑶台。

灏气集肺腑,洒濯无纤埃。

沉沉夜寥阒,回舟兴悠哉。

澄波静如练,何异浮江淮。

但恨景物美,实难赋咏才。

斯文当共勉,天意属吾侪。

形式: 古风

凝翠晚望五绝句(其一)

白蘋红蓼满汀洲,淅淅西风古渡头。

寒日无情又西下,清溪不语水东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凝翠晚望五绝句(其二)

桂香泛泛满秋风,十里沙溪一望中。

景物随时慰牢落,羁臣那解感飘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凝翠晚望五绝句(其三)

日轮隐隐落西山,尚有残阳木杪间。

暮暮朝朝成底事,可怜飞鸟自知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