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芬阁

自从笔削三千首,复见风骚二百年。

佳句独为时辈许,幽光长伴客星悬。

耳孙文采方高蹈,鼻祖声名更盛传。

曾到先生栖隐处,桐君山下好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自从写了三千首诗篇,再次感受诗风骚情两百年。
美好的诗句只被同代人赞赏,幽深的光芒长久照耀着游子的心灵。
孙子辈的才情正高昂,鼻祖的声誉更加广泛流传。
我曾亲临先生隐居之地,那是在桐君山下的优美林泉旁。

注释

笔削:写作。
风骚:古代诗歌的代称。
幽光:深远的光辉,比喻诗人的名声。
客星:比喻游子或诗人。
耳孙:孙子的孙子,泛指后代。
鼻祖:始祖,这里指有影响力的诗人。
栖隐处:隐居的地方。
桐君山:虚构或实际存在的山名,可能象征隐逸之地。
林泉:树林和泉水,常用来形容清幽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琯的作品,题目为《题清芬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自豪与对前辈文学成就的尊崇。

"自从笔削三千首"表达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即使笔尖被磨削至三千次,也象征着丰富的创作量和不懈的努力。接下来的"复见风骚二百年"则是对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景仰,他们的文章风格被誉为“风骚”,并且这种风格持续了两百年的光辉岁月。

"佳句独为时辈许"显示诗人对于自己所处时代文学成就的自信,认为自己的佳作足以传诵于当代。紧接着的"幽光长伴客星悬"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宇宙同在的境界,这里的“幽光”指的是诗人的才华和作品,而“客星”象征着流浪天涯,表达了诗人对文学永恒价值的追求。

下两句"耳孙文采方高蹈,鼻祖声名更盛传"则是对家族文学传统的自豪。诗人提到自己的家族不仅在当代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而且在古代也留下了耀眼的声名,这些都被后世传颂。

最后两句"曾到先生栖隐处,桐君山下好林泉"则是对某位前辈、导师级的人物及其居住地的赞美。诗人提及自己曾经访问过这位“先生”的隐居之所,这个地方位于桐君山下,环境优美,有着宜人的林泉。

整首诗通过自我表达与对文学传统的尊敬,将个人成就与历史脉络相结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超脱凡尘的情怀。

收录诗词(1)

刘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诘猫

古人养客乏车鱼,今汝何功客不如。

饭有溪鱼眠有毯,忍教鼠齧案头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王刚仲惠诗醉笔聊和

君不见山泽之癯蒙野服,为彼隰桑还自沃。

又不见侯门公子贵且娇,饱豢膏粱犹未足。

人生贵贱不难分,唯有圣贤无等伦。

朝为涂人暮为禹,穷崖断壑看回春。

君方妙龄截不住,万里飞黄又腾世。

王良造父不得施,耳侧风声未为遽。

我思古人爱其宇,青蘋堂兮杜若庑。

芰荷可裳菊可餐,肯逐纤埃与尘土。

是中非声亦非色,安得与君一冯轼。

鹍鹏变化不可量,要指天池为一息。

悠悠此道谁能将,从知可玩不可忘。

慎勿随风学飘絮,春光骀荡成飞扬。

形式: 古风

呜呼诸将官日穹,岂知万鬼号阴风。

形式: 押[东]韵

吏隐堂

事因地僻方知少,官得公馀始信闲。

且喜诗同文史乐,不须身与利名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