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以啄木为珍禽其声至入乐府而海南一种形小而声淫每四五月间飞鸣如蛙蝈至八九月乃已亦名啄木繁声可恶然琼人讹其声为骂秃禽殆得其实因为赋诗

南海四五月,有鸟名啄木。

飞鸣乱叶间,形眇声繁促。

枝间时瞥见,黑啄羽毛绿。

雌雄相应和,生哺依老谷。

或疑在家僧,受施不看读。

为禽不知名,但自骂秃秃。

小兵特轻趫,修竿每驰逐。

今晨耳目清,桑下闻布谷。

黄鹂两三声,睍睆出幽谷。

从今屏菑翳,绕舍植梧竹。

鸣凤傥可期,樛枝要栖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南四五月间的一种名为“啄木”的鸟类,其声音独特,有时被误认为是咒骂的声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种小鸟的形态、叫声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首先,诗人描述了这种鸟在树叶间飞翔鸣叫的情景,声音密集而急促,形象地描绘了其生活习性。接着,诗人指出人们常将这种鸟视为珍禽,并且其叫声甚至被编入乐府中,但海南还有一种体型较小、叫声更为淫靡的啄木鸟,在四五月间飞鸣如蛙蝈,直到八九月才停止,也被称为啄木鸟,其叫声虽繁复却令人感到不适。

诗人通过“或疑在家僧,受施不看读”这一句,巧妙地将这种鸟与僧侣的形象联系起来,暗示其叫声可能源于某种特定的情感或状态。然而,诗人最终揭示了这种误解的根源——人们将鸟的叫声误认为是咒骂,实际上这种鸟只是在自然状态下发出的声音。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鸟叫声的厌恶之情,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理解。他提到人们在清晨时分能听到真正的布谷鸟的叫声,黄鹂的啼鸣则显得更加悦耳动听,来自幽深山谷之中。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声音的多样性和美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

最后,诗人提出希望清除那些妨碍自然生长的障碍,种植梧桐和竹子,营造一个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同时,他寄希望于能够迎来更美好的象征——鸣凤(凤凰),并期待它能在这些树上栖息,进一步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居岭外遇寒食

春日自明霁,我心何郁伤。

草木竞芳菲,飞鸣自颉颃。

悄悄坐书幌,幽幽宴空床。

既无功名念,反思白昼长。

愁来不自持,零落鸿雁行。

三过解泽流,六见槐柳黄。

最怜小儿女,路远不得将。

生还一笑喜,死去埋他乡。

生死如循环,我师佛老庄。

感此寒食节,新烟过邻墙。

松楸渺云海,目极摧肝肠。

书成附鳞翼,不如永相忘。

何以慰目前,作诗示阿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仲兄去岁落一齿书来怅然作诗以宽其意

四大非我有,元气力护持。

齿从龆龀换,既老还复隳。

太公含两齿,卒为帝王师。

睢阳嚼空龈,名与日月垂。

张仪但舌在,折齿激范雎。

汉相老无齿,饮乳如婴儿。

安得铁如意,击堕还离离。

齿存固可喜,齿落无深悲。

退之有成言,软饭稳送之。

何须噬乾胏,但可食肉靡。

养生已有堂,晏坐吞朝曦。

谷神定不死,老聃岂吾欺。

时为五禽戏,纳息如灵龟。

命友日饮醇,弄孙且含饴。

齿落会复生,千载傥可期。

形式: 古风

八月七日夜对月

仲秋气已爽,林壑雨新过。

忽惊浮霭空,乍觉天宇大。

夜凉风露清,佳月才半破。

清辉渐可爱,入户惊照坐。

团圞绕中庭,有似蚁循磨。

西山耸冈峦,轮侧愁易堕。

魏子不解饮,诗语颇顿挫。

呼儿聊与盏,我唱渠辄和。

停杯看月落,客去未能卧。

海月夜夜好,新诗幸频课。

形式: 古风

庚午春予得罪再贬昌化琼士饯送者皆怅然有不忍别之意严君锡魏介然追路至儋耳兹事当求之古人感叹成古风二百言送行

绍兴庚午春,李子复南徙。

仓皇就长途,夜担不敢弛。

饯我无杂宾,亦有方外士。

裴杜二耆哲,矍铄浑童稚。

老禅不忍别,握手挥涕泪。

行行至澄迈,名姓难尽纪。

酒酣通湖阁,颇获一笑喜。

缅怀双泉居,风土信清美。

床头挂海月,枕上听流水。

夜棋招隐沦,浊酒会邻里。

桑下不三宿,怅恋吾过矣。

人生随遇乐,已过犹脱屣。

最怜严与魏,触热到儋耳。

世情逐炎凉,万古同一轨。

对境心数役,何以敌生死。

南窗可寄傲,散帙忽盈几。

松林十里间,移植颇易致。

赫日资繁阴,且复宥老楮。

夜凉得深禅,日永常晚起。

恨君不少留,伴我读书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