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阅计行边远,臣工岂惮烦。
嫖姚临瀚水,博望见河源。
榆塞秋先到,沙场日已昏。
前驱争射猎,飞骑绕平原。
这首明代王廷相的《行塞》描绘了边塞行军的场景。首句“阅计行边远”展现出军队长途跋涉,计划周密,即使路途遥远也不畏艰辛。次句“臣工岂惮烦”表达了将士们对使命的坚定与责任感,不惧劳顿。
第三句“嫖姚临瀚水”引用了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形容将领的英勇和对边疆的掌控。第四句“博望见河源”则借张骞出使西域,发现黄河源头的故事,象征着探索和开拓的精神。
“榆塞秋先到”写出了边塞秋季来得早,环境艰苦,而“沙场日已昏”则渲染了战争氛围,日暮时分更显边关的寂寥与紧张。最后两句“前驱争射猎,飞骑绕平原”描绘了士兵们的活跃与勇猛,他们在追逐猎物的同时,也演练实战技能,展现了边塞生活的战斗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行军的壮丽景象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色。
不详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沱水遥通岛,扬帆藉稳流。
星摇淮浦夜,月湿海门秋。
世难几人在,心灰百计休。
时闻南去雁,还动故乡愁。
古人不可见,还上古时台。
九月悲风发,三江候雁来。
浮云通百粤,寒日隐蓬莱。
逐客音书断,凭高首重回。
云鬓蛾眉紫凤笙,三千队里独分明。
君王莫作寻常看,一别昭阳便隔生。
宫使传呼驾出忙,芙蓉小苑尽生香。
长门深锁无由见,不及飞花绕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