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坳堂观瀑图

泰山北面寒岩谷,曾逐溪声就朗公。

莫道出山泉竟去,举头长在碧云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北侧寒岩谷中的溪流与瀑布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理之思。诗人姚鼐以“方坳堂观瀑图”为题,巧妙地将观景之人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泰山北面寒岩谷”,点明了地点,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其北面的寒岩谷自然环境独特,给人以神秘而清冷之感。接着,“曾逐溪声就朗公”,描述了诗人曾经追随溪流的声音,寻找一位名为“朗公”的高僧。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融入了人文元素,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莫道出山泉竟去”,转折之处,诗人似乎在提醒读者,不要以为泉水一旦离开山涧就消失了。这句话蕴含着深意,暗示了事物的变化与永恒之间的辩证关系,泉水虽会流经不同的地方,但其生命之源始终存在于自然之中,如同人的精神追求,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宇宙的真理相连。

最后,“举头长在碧云中”,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之情。这句话不仅描绘了瀑布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壮丽景象,更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超越物质层面,追求心灵深处与宇宙万物相通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深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坳堂观察自安徽返将归济南仍入都补官饯之于清凉山

天门赤岸涉波涛,问讯秋来迹已劳。

风雨才晴将送远,江山无际共登高。

重来郭伋谁能必,独立王尊气自豪。

衰眼摩揩瞻事业,何妨万里纵旌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题坳堂所藏诸城刘文正公手迹

独立清修动主知,喟然耆艾在彤墀。

后来董令思文伟,谁许王宏继穆之。

竹素苍茫千载事,邱山零落百年期。

寸缣中有平生感,曾共山公把酒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跋汪稼门提刑登岱诗刻

昔乘积雪被青山,曾入天门缥缈閒。

日观沧溟犹在眼,白头明镜久惊颜。

壮才许国朝天近,名岳裁诗拥传还。

盛藻宜摽千仞上,衰翁无力更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过芜湖

不见春江际,安知路所经。

远随烟外席,时逗岸边亭。

鹊尾云弥白,鸠玆山渐青。

更投前港㝛,雨势复冥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