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贺贻孙的《秋怀(其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霜气饱黄花,霞光醉白鸟”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秋日清晨霜降,菊花饱满,霞光照耀下白鸟沉醉的景象,富有画面感。接着,“山高秋复高,秋逐烟与草”进一步渲染了秋意渐浓,连山峦也仿佛随着季节增高,秋色随烟雾和草木扩散。
诗人感慨“物性相因缘,谁能割昏晓”,自然万物的变化相互依存,昼夜更替是无法割裂的。他以“我心同孤月,淡荡寄天表”表达自己心境如孤月般清澈,超脱于世俗,寄情于广阔的天空。后两句“不夜魄常圆,无云风自扫”寓意着内心的宁静,即使在夜晚也能保持清明,风儿自然会驱散云雾。
诗人批评世人过于追求感官享受,忽视了自然的本真美,如“世人贵耳目,漫羡素娥皎”。他以“踏梯上广寒,不识门前道”暗讽那些追求虚幻的人,不知现实生活的真谛。最后,诗人以“惆怅月中人,银丸弄空藻”收束,表达了对月宫中孤独嫦娥的同情,同时也寓言了自己的孤独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景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