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女子行

北来诸军飞渡江,突骑一夜满岳阳。

楼头火起入闾巷,曹逃偶走如牛羊。

巴陵女子尚书妇,生平不识门前路。

乱兵驱出势仓皇,夫婿翁姑在何处?

吞声掩泪行且啼,啼痕沾湿越罗衣。

此身忍使人再辱,裂帛暗写临终诗。

上言社稷安危事,下说投江誓天志。

一回宛转一悲辛,心折魂飞不成字。

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飒天为愁。

芙蓉零乱入秋水,玉骨直葬青海头。

古来烈妇才一二,谁似巴陵更文理。

名与长江万里流,丞相魏公还不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巴陵女子行》由元代诗人郝经所作,描绘了一位巴陵女子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诗中开篇即以“北来诸军飞渡江,突骑一夜满岳阳”描绘了战乱的紧张氛围,接着“楼头火起入闾巷,曹逃偶走如牛羊”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混乱。随后,诗人聚焦于一位巴陵女子的命运,通过“巴陵女子尚书妇,生平不识门前路。乱兵驱出势仓皇,夫婿翁姑在何处?”的描述,展现了她从平静生活突然陷入战乱的恐慌与无助。女子的遭遇不仅令人同情,更体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冲击。

“吞声掩泪行且啼,啼痕沾湿越罗衣。此身忍使人再辱,裂帛暗写临终诗。”这一段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她面对侮辱时的坚强与决绝。她不仅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还立下了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上言社稷安危事,下说投江誓天志”。

“一回宛转一悲辛,心折魂飞不成字。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飒天为愁。”这段文字将女子的情感推向高潮,她的心灵被战争的残酷折磨得支离破碎,最终选择以死明志,其悲壮之举令人动容。她的形象如同盛开的荷花,虽在秋水之中凋零,却以其高洁的灵魂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芙蓉零乱入秋水,玉骨直葬青海头”。

最后,“古来烈妇才一二,谁似巴陵更文理。名与长江万里流,丞相魏公还不死。”诗人感慨于历史上像这位巴陵女子这样的烈妇凤毛麟角,并赞扬她的智慧与勇气,她的名字将与长江一同流传千古,甚至比丞相魏公还要永垂不朽。

整首诗通过对巴陵女子命运的深刻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的破坏和对人性的考验,同时歌颂了在逆境中坚持正义与爱国精神的伟大女性形象。

收录诗词(154)

郝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字:伯常
  • 籍贯:元泽州陵川
  • 生卒年:1223—1275

相关古诗词

武昌词三首(其一)

巴陵女子韩希孟,梅溪主人张素英。

解作歌诗还死节,不论倾国与倾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武昌词三首(其二)

乌鬼山头闹鼓鼙,武昌恭人携孺儿。

黄须回鹘便批颊,义感万乘真英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武昌词三首(其三)

汉阳宣教是妾夫,妾身未死缘事姑。

骑士朝来强拥去,抱石半夜投沙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使宋过济南宴北渚亭

往年薄游宴渚亭,高秋霜落波光清。

今年持节又来宴,菱叶荷花香半城。

城南倒插泰山脚,城北沈涵海气横。

周围尽浸楼台影,鱼鸟惯闻箫鼓声。

锦堂流出珍珠冷,花底漂摇碎光炯。

名泉多在府第中,绣帘深掩胭脂井。

推波委涛到北渚,汇蓄涵渟数十顷。

虹桥桁柳平分破,巨壑云庄入烟瞑。

济南名士多老成,行台突兀皆名卿。

尊中正有李北海,坐上宁无杜少陵。

堰头腊瓮满船求,歌舞要送行人行。

江南风景已不殊,渚亭即是西湖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