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伍年重到支公院,物态人情尽不同。
唯有寒柽暗秋色,依然蝉噪夕阳中。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重到进公院》。诗人五年后再访支公院,感叹眼前的景物人事已大不相同。他注意到只有那株寒柽在秋色中保持着原有的静默,而蝉鸣声依旧在夕阳下回荡。诗人通过对比新旧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物象的留恋。寒柽和蝉鸣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使得诗歌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曾为深冤无处雪,长年江上哭青春。
平林雨歇残阳后,愁杀天涯去国人。
平野人归后,孤城日落时。
西风闻一笛,惆怅忆桓伊。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庭树阴阴夏景迟,闲房愁对暮帘垂。
因思往岁陪天仗,正是瑶池赐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