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百熙联

纪阮并通才,数后来同谥诸公,今日独光青史笔;

王刘皆儒者,有大贤曾官司寇,清风长继白云亭。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以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著称,巧妙地将悼念之意与赞美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评价。

上联“纪阮并通才,数后来同谥诸公,今日独光青史笔”中,“纪阮”指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此处借指逝者张百熙,与阮籍相提并论,暗示其才华横溢。“数后来同谥诸公”则表明张百熙与后世诸多杰出人士齐名,其影响深远。“今日独光青史笔”则是对张百熙在历史上的独特贡献和不朽地位的肯定,强调其事迹将被历史铭记。

下联“王刘皆儒者,有大贤曾官司寇,清风长继白云亭”中,“王刘”同样象征着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这里也暗指张百熙,与王莽、刘秀并列,彰显其作为儒家学者的高尚品德。“有大贤曾官司寇”则赞扬张百熙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成就,更在实际政务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道德操守。“清风长继白云亭”则是对张百熙人格魅力和政绩的最高赞誉,意指他的美德如同清风一般,将永远流传,正如白云亭之名所象征的高洁与永恒。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既表达了对张百熙个人才华与品德的高度赞扬,又寄托了对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印记的美好祝愿,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才的尊重与敬仰。

收录诗词(3)

王世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张百熙60寿联

度仰九龄,是寿者相;名闻四裔,增上国光。

形式: 对联

天津悯忠祠联

同大厄于重洋,忆生死须臾,谁料至今留我辈;

慰忠魂以庙祀,纵春秋凭吊,不堪痛往哭诸公。

形式: 对联

挽郭嵩焘联

惟先生德服蛮疆,记曾佩剑相从,百里赠行聊保卫;

与阿叔情联友谊,忍见焦琴复断,九泉聚处有知音。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弥留念两宫,真宰上愬天应泣;

不整遗一老,帷幄未改神惨伤。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