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见赠

江国骚人不耐秋,夜吟清句晓相投。

锋藏岂愿囊中脱,尾断终非俎上羞。

择地何年真得意,餔糟是处可同游。

南迁尚有公知我,人事何须更预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江边的文人墨客无法忍受秋天的凄凉,夜晚吟诵清丽诗句,清晨相互交流。
他们锋芒毕露并非希望轻易被人发现,即使处境艰难,也绝不因失败而感到羞耻。
何时能选对地方,实现真正的志向?只要有美酒,何处不能结伴畅游。
即便南迁漂泊,还有知己理解我,人间世事无需过多谋划。

注释

江国:江边的国家或地区,这里指诗人所在的环境。
骚人:指忧郁的文人。
耐:忍受。
秋:秋季,象征哀愁。
锋藏:锋芒隐藏。
囊中脱:轻易被发现。
尾断:比喻失败。
俎上羞:指在困难中仍保持尊严。
择地:选择理想之地。
真得意:真正的心满意足。
餔糟:饮酒,引申为享受生活。
同游:一起游玩,共度时光。
南迁:向南方迁移,可能指贬谪。
公知我:知己之人。
人事:人间世事。
预谋:事先计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毛君见赠》,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敏感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江国骚人不耐秋”描绘了江边文人对秋意的敏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愁绪。次句“夜吟清句晓相投”则体现了诗人与朋友深夜对诗,共享文学之乐。

“锋藏岂愿囊中脱,尾断终非俎上羞”这两句运用了比喻,表明诗人不愿才华显露过多以致被人利用(锋藏),也不愿因遭受挫折而感到羞耻(尾断)。这里的“锋”和“尾”象征着诗人的才情和命运。

“择地何年真得意,餔糟是处可同游”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渴望,以及与朋友共度闲适生活的愿望。即使在艰难时刻,只要有知心朋友相伴,何处都可为乐土。

最后两句“南迁尚有公知我,人事何须更预谋”暗含了诗人被贬南迁的经历,但仍有好友理解自己,因此无需过于忧虑世事的变迁。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感慨,又寓含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苏辙的诗风。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毛君经旬不用鞭扑

共喜秋深酒未醇,官曹休假不须旬。

政宽境内棠阴合,讼去庭中草色新。

不惜牛刀时一割,已因鼷鼠发千钧。

岁终谁为公书考,岂止江西第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毛君将归

疏傅思归不待时,孟轲出昼苦行迟。

新诗尚许留章句,故事谁从问典彝。

金马尚应堪避世,石泉未信可忘饥。

不才似我真当去,零落衡茅隔雍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毛君留别

问天乞得不訾身,屈指人间今几人。

鱼纵江潭真窟宅,鹤飞松岭倍精神。

清风吹雨停归骑,旧圃留花送晚春。

自号白云知有意,便从丹灶拂埃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病肺秋深雾雨伤,旧缯故絮喜清凉。

菊花金粟未曾吐,桂酒鹅儿空自黄。

草木亦知年有闰,风霜渐近月方阳。

得诗闻道维摩病,欲到毗耶言已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