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秋也抛人去。旧吟边、是花是泪,都无寻处。

还忆碧阑幽梦小,月底瞢腾香雾。

拌寂寞、和烟和露。

未解飘零无限意,恰西风、已觉思量苦。

如我瘦,最怜汝。而今更是悽无语。

误芳期、脂痕鬓影,暗伤迟暮。

不为此时憔悴损,只为前时媚妩。

争并作、一时情绪。

翠袖不堪重倚竹,正愁人、何止飘红雨。

休为我,唱金缕。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词以秋景起兴,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与人事的深深怀念。"秋也抛人去",以秋天的萧瑟暗示岁月无情,"是花是泪,都无寻处",将落花与泪水交融,寄寓了词人的哀愁。碧阑幽梦,月下香雾,描绘出往日温馨的画面,但如今只剩下寂寞与孤独,被西风和烟露所包围,词人心中充满无尽的飘零之感。

"如我瘦,最怜汝",词人自比憔悴,更怜惜那些凋零的花朵,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接下来,词人感叹误了芳期,脂痕鬓影,暗自伤怀岁月催人老。他并非因当前的憔悴而愁,而是回忆过去的美好,那曾经的娇媚如今只能化作心头的哀愁。

"翠袖不堪重倚竹",借女子的衣袖轻倚翠竹,形象地表达出词人对往昔温柔的追忆,以及现实中无人可依的孤寂。"飘红雨"则进一步渲染了落花纷飞的凄凉景象。最后,词人恳求对方"休为我,唱金缕",不愿再听那唤起愁绪的歌曲,表达了深深的哀婉之情。

总的来说,况周颐的《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动人。

收录诗词(205)

况周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 字:夔笙
  • 籍贯:况古
  • 生卒年:1859~1926

相关古诗词

花发沁园春.小春见梅

薄暖轻寒,去春还远,绮窗又见春色。

纤红吐秀,小碧衔妍,略约去年风格。年时记得。

花落后、时时相忆。

恰开也、又说花枝,撩人春恨如织。问讯瑶台咫尺。

算何郎韶颜,一见还识。

帘深贮艳,槛曲移香,何处好春消息。花前小立。

应胜似、无端寻觅。

便三点、两点春光,此时多少怜惜。

形式: 词牌: 花发沁园春

减字浣溪纱

如水清凉沁碧衫。一重秋树一重帘。

一痕眉月影纤纤。

树隔层烟烟隔月,幽情无奈一窗衔。

玉钩银烛海棠酣。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水调歌头.落花

拥被不听雨,作算一宵晴。

峭风多事吹送,到枕一更更。

花落已知不少,一半可能留得,未问意先惊。

帘幕带烟捲,红紫绣中庭。促成阴,催结子,此时情。

了他春事,不是风雨妒残英。

风雨枉教人怨,知否无风无雨,也自要飘零。

只是一春老,无计劝愁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江南好

怜花瘦,移向绣闺中。

掩却碧纱屏十二,晓来依样有残红。不敢怨东风。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