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处士游蜀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再次扬起寒冷的帆驶向锦绣河川,乘着木兰舟度过余生的时光。
自己修炼着炉中的仙丹,打算成为那潇洒的水上仙人。
三峡的波浪在明亮的月夜喧腾,万州的山峰映衬着夕阳的天空。
待到来年收到荆州南部的书信,回信时应封装在多彩的信笺中。

注释

又挂:再次升起。
寒帆:冷清的船帆,此处指航行。
锦川:美丽的河流,形容水流如锦缎般华丽。
木兰舟:代指精美的小船,源自木兰树所造之舟,此处象征高雅。
残年:晚年,剩余的岁月。
自修:自我修炼。
姹姹:形容炼丹过程中的变化或光彩,也可理解为炼丹的活跃状态。
炉中物:指炼丹的药物或是修炼成仙的媒介。
飘飘:轻盈、自由的样子,这里形容仙人的姿态。
水上仙:生活在水上的神仙,比喻超脱世俗之人。
三峡: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壮丽著称。
浪喧:波浪汹涌,声音大。
明月夜:明亮的月光之夜。
万州:地名,位于中国重庆市,此处泛指多山之地。
夕阳天:夕阳映照的天空,描绘傍晚景象。
来年:明年。
荆南:荆州南部,古代地名,此指远方或朋友所在之地。
信:书信,信息。
回札:回复的书信。
缄:封闭,此处指封装信件。
十色笺:多种颜色的纸张,形容信笺精美多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辞别赴任的画面,诗中的意境辽阔而情感深厚。"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一句,设定了一个时间背景——冬天,以及空间背景——即将启程前往锦川的场景。"木兰舟"通常是指装饰华丽的大船,这里用来形容王处士即将乘坐的船只,显示出一种对往昔岁月的留恋和不舍。

接下来的"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自修"意味着自己亲手整理,"姹姹"形容炉火温暖而细微,这里暗示了诗人在等待王处士离别前的小心准备;"拟作飘飘水上仙"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王处士能够像水上的仙子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三峡之巅,波涛汹涌,结合明月和晚霞的交辉,营造出一种雄伟而又不失柔美的意境。这是对王处士即将前往蜀地(今四川一带)的壮观景致的一种预示。

最后两句"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未来的关心和期望。"来年"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有荆南信"则是希望能够收到来自荆南(今湖北一带)的信息,显示出对朋友未来消息的渴望;"回札应缄十色笺"则是在期待王处士能在归信中附上一些纪念品或美好的祝愿,这里的"十色笺"可能指的是各种颜色的书信纸张,也象征着丰富多彩的人生和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秀才往松滋夏课

松滋闻古县,明府是诗家。

静理馀无事,攲眠尽落花。

江光摇夕照,柳影带残霞。

君去应相与,乘船泛月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东林寺睦公往吴国

八月江行好,风帆日夜飘。

烟霞经北固,禾黍过南朝。

社客无宗炳,诗家有鲍昭。

莫因贤相请,不返旧山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卢说乱后投知己

兵寇残江墅,生涯尽荡除。

事堪煎桂玉,时莫倚诗书。

暮狖啼空半,春山列雨馀。

舟中有新作,回寄示慵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司空学士赴京

弘文初命下江边,难恋沙鸥与钓船。

蓝绶乍称新学士,白衫初脱旧神仙。

龙山送别风生路,鸡树从容雪照筵。

重谒往年金榜主,便将才术佐陶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