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其二)欲雪

傥来无定,浮生如寄,休说真非真是。

道人半睡半醒时,全身在、碧霄宫里。

风师四起,云君六合,茅舍有何准拟。

待他雪阵打窗来,旋披起、半床纸被。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翻译

人生无常,如同寄居,别提什么真实与虚假。
道士在半梦半醒之间,仿佛身处青天宫中。
风神四面吹起,云仙笼罩天地,简陋的茅屋又能期待什么。
等到雪花敲打窗户,我便立刻披上半床纸被抵御寒意。

注释

傥来:偶然得到或来到。
浮生:短暂而无定的人生。
寄:寄居,比喻短暂或不确定的生活状态。
休:不要。
真非真:真实的界限模糊不清。
道人:道士。
半睡半醒:朦胧的状态。
全身:全身投入。
碧霄宫:道教神话中的仙境,象征高远的天空。
风师:风神。
云君:云仙。
六合:天地四方。
茅舍:简陋的房屋。
准拟:期待或设想。
雪阵:大雪纷飞。
旋:立刻。
纸被:纸做的被子,可能指贫穷或简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汪莘的《鹊桥仙(其二)·欲雪》。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透露出词人对生命无常和现实世界真伪的深刻感悟。

"傥来无定,浮生如寄" 一句,表达了词人对于人生无常和漂泊不定的感慨。"休说真非真是"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去辩论世间的是非,因为这些都像是梦中之事,不可把握。

"道人半睡半醒时,全身在、碧霄宫里"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道士在幻境中的状态。"碧霄宫"常指仙界,这里的意象是词人希望脱离尘世的喧嚣,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风师四起,云君六合,茅舍有何准拟" 这几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描写。"风师"和"云君"都是神话中的仙官,而"茅舍"指的是草庐,这里是在说词人对于自然界的变化无法预测,只能顺其自然。

最后两句"待他雪阵打窗来,旋披起、半床纸被" 表达了词人对即将到来的雪景和内心世界的期待。雪花轻轻落在窗上,他便迅速地整理好半床的书籍和文具,准备开始写作或是冥想,这是一个寻求内心平静与创作灵感的时刻。

总体来看,汪莘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词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青溪主客歌

野王手奏淮淝捷,门户归来有旌节。

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犹挟柯亭月。

山阴主人载雪舟,掀篷系缆青溪头。

平生耳热欠一识,若为牵挽行云留。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

马蹄依旧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形式: 古风

句(其一)

溪鹭踏影立,风蝉曳声过。

形式:

句(其二)

梦回酒醒不知处,月静人稀方忆君。

形式: 押[文]韵

人月圆

寻常一样窗前月,人只看中秋。

年年今夜,争寻诗酒,共上高楼。

一奁明镜,能圆几度,白了人头。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输少年游。

形式: 词牌: 人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