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宗道见寄(其二)

怀人耿不寐,一夕三四起。

江东暮云合,渺渺隔秋水。

遗我诗两章,意古音粹美。

敢谓义熙馀,及见黄初体。

君閒耻食粟,我出惭为米。

流品夐不同,黄河贯清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所作的《答陈宗道见寄(其二)》。诗中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怀人耿不寐,一夕三四起”,描绘了诗人因思念友人而难以入眠,一夜之中多次起身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思念之深。接着,“江东暮云合,渺渺隔秋水”两句,通过描绘江南的暮色和秋水的辽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友人相隔千里的孤独与无奈。

“遗我诗两章,意古音粹美”表明友人寄来了两首古风浓郁、音韵和谐的诗歌,让诗人感到温暖与慰藉。接下来,“敢谓义熙馀,及见黄初体”两句,诗人谦虚地表示不敢自比于古代的文人,却有幸见到了友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敬佩和欣赏。

“君閒耻食粟,我出惭为米”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情感。诗人以“食粟”自比,表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不愿屈身求生;友人则以“为米”自谦,表示自己虽有能力帮助他人,但不敢轻易施予。这种相互间的体谅与自谦,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最后,“流品夐不同,黄河贯清济”两句,诗人以黄河与清济河的交汇比喻不同流派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暗示了自己与友人虽然在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上有所不同,但彼此之间的友谊如同这两条河流一样,能够跨越差异,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情价值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萧饶州见寄(其二)

昔寓南国居,日与荛牧处。

今营西郭居,官梅映窗户。

砚山如可博,尺度先画堵。

此计当勇决,结构须快睹。

伐藤断长蛇,卧石凛伏虎。

山厨富笋蕨,客至当脩脯。

野芳散红紫,粲粲五杂组。

放怀山水窟,脱迹名利罟。

平泉绿野堂,盛事追往古。

愿学樵夫拜,相从丈人偻。

应笑趋炎人,奴颜八风舞。

形式: 古风

送陈壮甫税使归金陵

征商廉干不言钱,异事同寮又一年。

美誉正香金濑曲,归心已在冶城边。

家传簪笏青溪谱,风送旌旗上水船。

小草相依行有日,莫须掺别重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姜景星(其二)

开遍梅花腊渐残,又传新历岁更端。

书生爱日惟愁晚,稚子敲冰不怕寒。

酒压蚁篘醅可拨,诗题蜡纸墨难乾。

宦游得似家居乐,一枕三竿梦寐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石窗

玲珑千丈崖,高处倚蓬莱。

山月照得白,天风吹不开。

渴龙栖古井,病鹤下苍苔。

祇有麻衣叟,时时把易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