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田园风光画卷。首句“良田平旷荫松筠”以“良田”开篇,点明了土地的肥沃与广阔,“平旷”二字则描绘出田野的开阔与平坦,而“荫松筠”则通过松树和竹子的茂盛,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生机勃勃与和谐之美。
接着,“谷口云封远俗尘”一句,将视线转向山谷之口,云雾缭绕,仿佛将外界的喧嚣与尘世隔绝开来,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心灵上的净化,也暗示着这里是一个远离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理想之地。
后两句“清献先生未知处,桃源无复问津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与避世的主题。这里的“清献先生”可能是指古代那些追求清廉、淡泊名利的士大夫,他们往往选择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而“桃源无复问津人”,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或避世桃源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理想状态的难以寻觅或已不再存在于现实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