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歌者陈郎

天涯踪迹半旗亭,谱遍《龟兹》不忍听。

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天涯漂泊的歌者的形象,通过其演唱的曲目,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首句“天涯踪迹半旗亭”,点明了歌者的行踪不定,如同飘零于天涯,偶尔回到旗亭(古代酒肆)暂歇。这一句勾勒出歌者孤独而流浪的生活状态,暗示了其背后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次句“谱遍《龟兹》不忍听”,提到歌者擅长演奏并演唱《龟兹》,这是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通常带有深沉的情感色彩。此处“不忍听”三字,不仅表现了音乐本身的哀婉动人,更反映了歌者在演奏时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或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第三句“怜尔少年非失意”,转而对歌者进行同情与理解。这里的“怜”字,体现了诗人对歌者处境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暗示了歌者并非因为个人失意而流落他乡,而是另有隐情。这句诗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思考歌者背后的故事。

最后一句“逢人也唱《雨霖铃》”,进一步揭示了歌者演唱的主题。《雨霖铃》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被柳永改编为词牌,常用于表达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在这里,歌者不论遇到何人,都以《雨霖铃》来倾诉心声,既展现了其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这一句将歌者的形象推向高潮,使读者对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歌者的描绘,展现了其在生活中的孤独、挣扎与深情,以及通过音乐传达情感的艺术追求。诗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艺术价值的肯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发维扬

轻航春流上,烟光净客衣。

岸知缘海阔,山自渡江稀。

细路花将尽,空村燕不飞。

浮家吾自可,白首共渔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后

九春觞咏等闲过,犹染霜毫写永和。

困懒莺花经眼失,衰迟风雨不情多。

城隅绿水空丝管,天上青云足网罗。

不似柳阴溪上去,自横艇子卧渔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吴王井

银床玉甃总成尘,不及军持汲尚频。

试看一泓清未已,铅华先老沼吴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喜闻大军收复川中

天险那能恃,先声斩剑关。

投戈填野水,穷寇哭空山。

风猎军旗动,云连甲仗殷。

将军须努力,直取夜郎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