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四首(其四)

人无心合道,困来不觉和衣倒。

一老一不老,法身真个入荒草。

了无来,随分讨,粪扫堆头拾得宝。

木人石女共欢呼,信手拈来用恰好。

青山无尽意无穷,何须更觅来时道。

形式: 偈颂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修行与悟道的过程。诗人通过“人无心合道”这一句,强调了自然本性与道的契合,即在日常生活中,无需刻意追求,自然流露的本性便能与宇宙真理相合。接着,“困来不觉和衣倒”描绘了一种自在、随性的状态,即使在疲惫之时,也能坦然地放下自我,进入一种超越物质束缚的境界。

“一老一不老,法身真个入荒草”则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不同阶段与悟道的关系,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真正的智慧与解脱都能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同荒草中蕴含着生命的奥秘。这里“法身”指的是修行者内在的觉悟之身,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深入到最平凡的事物之中。

“了无来,随分讨,粪扫堆头拾得宝”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的观察与体验,就能发现隐藏的智慧与价值,就如同在废弃物中找到珍贵的宝藏。这强调了悟道并不需要复杂的仪式或外在的追寻,而是在平凡中发现真理。

“木人石女共欢呼,信手拈来用恰好”则展示了悟道后的喜悦与自由,无论是木人(象征自然)还是石女(象征静默),都能在悟道者的引领下欢声笑语,说明真理是普遍适用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与之共鸣的部分。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意味着悟道者能够灵活运用真理,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青山无尽意无穷,何须更觅来时道”总结了全文,青山象征着永恒与无限,意指悟道者的心境如同青山一般广阔无垠,充满了深邃的意义。这句话表达了悟道者已经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满足,无需再寻找所谓的“来时道”,因为真理就在当下,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整首诗以禅宗的哲学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悟道的过程与境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真理的可能性。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二十四首(其五)

二月桃花红,三月李花白。

要调满庭芳,须会十八拍。

形式: 偈颂 押[陌]韵

偈二十四首(其六)

开眼即迷,闭眼即错。古佛巴鼻,何处摸索。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偈二十四首(其七)

会与不会,拈却一对。

直截如何,风不鸣条,雨不破块。

形式: 偈颂 押[队]韵

偈二十四首(其八)

欲明生死须穷道,一叶落时天下秋。

不涉去来常变化,归根得旨但随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