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关孔子庙诗

城头簌簌风沙鸣,城边日淡连庙甍。

红砖黄瓦制可识,闻人称谓殊莫明。

宫墙大署微堕剥,肃然蘸拜门棂星。

异哉州县王命祀,区区有此疑非经。

党庠遂序必有奉,按诸古制良可行。

或云盗者构,此说非无徵。

盗亦有道颇附会,棼云教令多经营。

包遏地险拥盐利,周遭楼橹终朝成。

往往伪迹未铲尽,因知喜乱缘民情。

盗也尝为士,士习袭狰狞。

诗书所不泽,十逢九可憎。

至人坚白犹不享,由矛求剑宁无灵。

官军虽至莫敢废,巡检主祀无登鉼。

南城骈阗礼天主,老胡传教像悬膺。

榻房旧寺近修复,梵呗经过时可听。

徘徊庙下何寂寞,鼯鼠飞殿草生庭。

通都大邑岂异此,啐酒礼毕门长扃。

差免园蔬与马厩,博士寒冻无薪烝。

我思圣德如天地,南郊有事享惟精。

诚当俎豆戒烦数,何须祠宇论废兴。

饮食必祭意固厚,朝夕而奉礼反轻。

在人未坠苟有恃,日月奚与爝火争。

世士矫诬百可笑,拜跽但知利与名。

固宜志士慷慨起,引臂疾呼寐者醒。

去年海内兴学会,推原讲习为膺惩。

纪年上溯孔子卒,见者适适疑且惊。

过之而反中乃得,不见支屋木引绳。

归来伸纸书此意,明朝不复事荒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正阳关孔子庙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庙宇现状的感慨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思。

首句“城头簌簌风沙鸣”,以自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暗示庙宇可能面临的荒废与冷落。接着“城边日淡连庙甍”进一步描绘出庙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日色淡薄,庙宇显得更为孤寂。

“红砖黄瓦制可识,闻人称谓殊莫明”两句,通过描述庙宇的建筑特色,引出对庙宇身份的疑惑,暗示庙宇可能遭受忽视或遗忘的命运。

“宫墙大署微堕剥,肃然蘸拜门棂星”描绘了庙宇的外观细节,宫墙上的题字已模糊不清,门上的棂星图案依然庄重,形成对比,凸显出庙宇的沧桑与庄严。

“异哉州县王命祀,区区有此疑非经”表达了对庙宇祭祀活动的疑问,似乎在质疑其合法性或传统性,反映出对庙宇地位和价值的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诗,探讨了庙宇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了关于庙宇是否由盗贼所建的假设,并分析了这种可能性背后的社会原因,揭示了庙宇与地方权力、经济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

“或云盗者构,此说非无徵。盗亦有道颇附会,棼云教令多经营。”通过讨论不同解释的可能性,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态度。

“包遏地险拥盐利,周遭楼橹终朝成。”描述了庙宇周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暗示庙宇可能与地方的商业发展有关联。

“往往伪迹未铲尽,因知喜乱缘民情。”指出庙宇可能受到社会动荡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关注。

“盗也尝为士,士习袭狰狞。”将庙宇与盗贼、士人联系起来,探讨了道德沦丧和社会角色的转变。

“诗书所不泽,十逢九可憎。”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批评了社会风气的败坏。

“至人坚白犹不享,由矛求剑宁无灵。”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探讨了庙宇与道德、智慧的关系。

“官军虽至莫敢废,巡检主祀无登鉼。”描述了庙宇在官方管理下的状况,尽管存在困难,仍被重视。

“南城骈阗礼天主,老胡传教像悬膺。”对比了不同宗教信仰的庙宇,反映了多元文化的共存。

“榻房旧寺近修复,梵呗经过时可听。”表达了对庙宇维护与宗教活动的期待。

“徘徊庙下何寂寞,鼯鼠飞殿草生庭。”再次描绘庙宇的荒凉景象,引发对庙宇命运的深思。

“通都大邑岂异此,啐酒礼毕门长扃。”将庙宇的现状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强调了普遍存在的问题。

“差免园蔬与马厩,博士寒冻无薪烝。”关注庙宇内部人员的生活条件,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我思圣德如天地,南郊有事享惟精。”表达了对庙宇祭祀仪式的反思,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价值。

“诚当俎豆戒烦数,何须祠宇论废兴。”提出不应过于关注形式,而应注重内在的精神价值。

“饮食必祭意固厚,朝夕而奉礼反轻。”批评了形式主义的祭祀行为,提倡真正的敬意。

“在人未坠苟有恃,日月奚与爝火争。”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反对盲目追求外在的荣誉。

“世士矫诬百可笑,拜跽但知利与名。”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虚伪现象,呼吁人们追求真实的价值。

“固宜志士慷慨起,引臂疾呼寐者醒。”鼓励有志之士站出来,唤醒沉睡的灵魂。

“去年海内兴学会,推原讲习为膺惩。”提到过去社会改革的努力,表达了对进步的期待。

“纪年上溯孔子卒,见者适适疑且惊。”回顾历史,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变革的思考。

“过之而反中乃得,不见支屋木引绳。”强调了深入理解的重要性,避免表面化的认识。

“归来伸纸书此意,明朝不复事荒乘。”总结了诗人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行动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正阳关孔子庙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历史传承、道德风尚、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性思考。诗中既有对庙宇现状的感慨,也有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202)

林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拔可将以三月归闽赠之

李子少于我,其才殊清美。

云何遭天酷,心事如暮齿。

嗟我亦鲜民,羡子乃有恃。

子言忧实深,门户方子倚。

有妹需择郎,有弟仅断奶。

全家待衣食,远道谋甘旨。

孤生怆闻此,不如子多矣。

作客得所依,万事如家里。

所欠体俱弱,长者忧弗喜。

子有晨昏事,归路见桃李。

得归归亦悲,我诚不如子。

哀情展复收,惟学语可纪。

自我始见子,回顾已千里。

天子苟有馀,学问宁无底。

昔我有所为,微睨不谓尔。

子实工为文,彬戫世莫比。

又复善书翰,得第即太史。

天下艺固多,安用穷人技。

我时喻其意,渐渐道之迩。

翩反颇多姿,幡然忽自改。

年辈但相若,下文曾不耻。

自叹日皇皇,与子共愤悱。

江西与西昆,分别知避取。

古人虽去遥,发箧一一在。

吾乡今陈郑,有作亦模楷。

当思膏与根,韩公岂妄耳。

自得乃变化,万象奔俶诡。

字句得失间,固可助壤累。

我言日渐狂,子色常甚韪。

即今所有者,如林见蓓蕾。

吁吾忧道孤,赖子能不怠。

作诗述区区,惟以永相矢。

如或传示人,嘻啧必棼起。

高识幸不摇,陋体任成痏。

子如谓我非,焚灰掷流水。

形式: 古风

和冯庵

踞觚寂寂先生老,啮指由来巧有馀。

能作千门万户者,不妨堂上拜公输。

形式: 七言绝句

花朝饮散

雷电云端里,歌呼屋后头。

意如生物动,愁到醉人休。

读史情陈亮,论才爱马周。

何曾关遇主,直自不相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冯庵三月水仙花

荒荒春色钟冬卉,皣皣迟开得后残。

并世不知桃李闹,深居犹畏雪霜寒。

琴高变化愁将去,神女迁延愿久看。

书幌因依瓦盆养,不阶尺土岂为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