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十三)喻西蜀

陇云寒,陇水乾,天使晨入荆门关。

右扼僰,左控秦,巴蜀限峨岷。伪夏昆,强项不来宾。

元戎阐皇威,民何罪,肝脑糜。一札西去如星驰。

彼元之微,弃身独夫。剪与我绝,忍及尔孤。

告冉厖,束斯榆。檄邛笮,上版图。剟包蒲,受正朔。

玉垒峨嵋我城郭,沱潜三巴我堑壑。

誓蚕丛,铭剑阁。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中的第十三篇,名为《喻西蜀》。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蜀地的地理形势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蜀地的深刻理解和对其人民的关怀。

首句“陇云寒,陇水乾”,通过描绘西北边塞的寒冷与干旱,暗示了蜀地与中原的遥远与险峻。接下来,“天使晨入荆门关”象征朝廷使者到来,传达了中央政权对蜀地的控制和安抚。诗人强调了蜀地的战略位置:“右扼僰,左控秦,巴蜀限峨岷”,意指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易守难攻。

“伪夏昆,强项不来宾”暗指蜀地曾有的割据势力,表达对地方叛乱的警惕。随后,诗人歌颂了朝廷军队的威武:“元戎阐皇威”,并指出无辜百姓不应因战乱而受苦,“民何罪,肝脑糜”。

“一札西去如星驰”形象地写出命令迅速传达,显示出朝廷决策的果断。诗人对蜀地的叛逆者进行了严厉警告:“彼元之微,弃身独夫”,表达了对叛乱者的鄙视和对和平的渴望。接着,诗人呼吁当地民众归顺:“告冉厖,束斯榆”,并要求他们接受朝廷的统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蜀地未来的坚定信心:“檄邛笮,上版图”,意味着要彻底平定叛乱,纳入版图。他以“玉垒峨嵋我城郭,沱潜三巴我堑壑”象征蜀地的坚固,誓言要守护这片土地,并在“誓蚕丛,铭剑阁”中表达了对胜利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军事上的战略考量,又有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杨维桢作为元末明初文人对国家统一和地方治理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926)

杨维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字:廉夫
  • 号:铁崖
  • 籍贯:铁笛道
  • 生卒年:1296—1370

相关古诗词

铁骨搭

铁骨搭,伟鹘砂,性如獬豸口如鸦。

仰见太阴剥食欲,挟匕上天刳妖蟆。

俯见海扬波,誓拔快剑水上断蝮蛇。

才雄志大无位可施展,乃令行人走使匹马无停挝。

南藩大吏一月二十九日醉藩职,弗理莫敢辄玼瑕。

骨搭北上见官家,官家门南事,一一叩陛下,陈治忽谈忠邪。

天子为点首,百官尽惊呀,御史结舌惭辅车。

有附和,无聱牙。

于乎骨搭者,古之汲直无以加,天子何不唤取归南衙。

下为百司司白简,上为天子持黄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雉子班

雉子将雏虽两雌,麦田青青四月时。

雉子班班上毛衣。网罗一相失,误为囮所危。

吁嗟尔为囮误,又忍为我媒。

我今谢尔死,岂忍须臾迟。

两雉死同归,琴声鼓之为嗟咨。

英英鹴雌儿,百鸟不敢欺,只如燕燕傍人飞。

形式: 乐府曲辞

黄鹄曲

黄鹄双栖兮,年命有不齐。雌将雏兮,失其雄飞。

虽失雄飞孤自誓。岂无他雄兮,誓不徙故栖。

使君兮逑予与孤,俾予改图。

一女可二夫,使君事主涂亦殊。

形式: 乐府曲辞

翁氏姊

翁氏当乱离,投河誓翁媪。

生为同林鸟,死作结缕草。

翁氏姊,投袂赴长河,贼杀血污水,我胡为河里死。

莫耶井,古城阴,下有斗水琉璃深。

井中古剑剑妾心,莫耶夜作蛟龙吟。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