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辽警有感(其二)

夕烽飞箭到长安,百万貔貅立马看。

此日君王亲赐剑,一时宿将尽登坛。

妖氛已见夷歌合,旗鼓谁教贼胆寒。

青海莫留蛇豕在,屡廑拊髀问征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明辽警有感(其二)》由明代诗人韩日缵所作,展现了对边疆警报的深切关注与感慨。诗中描绘了烽火连天、箭雨纷飞的紧张局势,以及君王亲自赐剑、宿将登坛的壮丽场面,彰显了国家对于边防安全的高度重视。

首句“夕烽飞箭到长安”,以“夕烽”和“飞箭”形象地描绘了边疆警报的紧急情况,箭矢直奔京城,预示着战事的紧迫。接着,“百万貔貅立马看”,运用比喻手法,将军队比作猛兽,生动地展示了军队的威武气势,以及人们对于边防安全的密切关注。

“此日君王亲赐剑,一时宿将尽登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君王亲临前线,授予将领宝剑,激励他们英勇作战的场景。同时,也体现了朝廷对于军事人才的重视,宿将们得以登上战场指挥的位置,共同抵御外敌。

“妖氛已见夷歌合,旗鼓谁教贼胆寒”两句,表达了对敌人的威慑力。通过“夷歌合”的描写,暗示敌人被我军的气势所震慑,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强调了我军的旗帜与鼓声,起到了鼓舞士气、震慑敌胆的作用。

最后,“青海莫留蛇豕在,屡廑拊髀问征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安全的忧虑,希望彻底清除边境的威胁,同时也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关心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凯旋归来。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不仅展现了边疆战争的紧张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将士们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507)

韩日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明辽警有感(其三)

漕输百万尽朝宗,天下军储本自供。

岂有呼庚闻虎旅,尚能擐甲卧狼烽。

封椿未散金银气,鸣镝徒骄豺虎踪。

圣主未忘桑土计,安危须仗大司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立春日王侍御招饮西湖即席赋

几载峨冠侍玉皇,手濡天泽到炎荒。

湖边檄徙驯为噩,殿里囊开触是羊。

绮席歌声传远屿,青郊淑气转初阳。

条风试煖吹芳草,生意行看即万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湛阳生待试司马门

青萍一掷万人开,汉幄谈兵亦壮哉。

投笔可同定远去,题桥应似长卿来。

能诗未是吞胡策,草檄还觇倚马才。

辽左羽书今正急,请缨何事首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梅长公迁山东督学枉诗为别奉答一章

曾忆鸳行侍帝除,英英襟韵更谁如。

暂将春雨濡炎地,可奈秋风引使车。

五岭棠阴攀卧后,十年兰佩梦魂馀。

赐环伫有金门召,已见文星近碧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