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为河南尹某公歌

天灾流行兮代有,下民昏垫兮时数。

命无以逃兮谅自嗟,岂将天怒。

我尹之慰恤兮,实解予之愁苦。

夫得耕兮妇得织,日出得作兮日入得息。

此固我君之忧民兮,俾我尹之来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对官员的期待。诗人通过描绘天灾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背景,表达了对统治者治理能力的担忧和对官员能够体恤民情、解决民众疾苦的渴望。

首句“天灾流行兮代有”,点明了自然灾难在历史长河中是常态,暗示了百姓生活的不稳定。接着“下民昏垫兮时数”进一步强调了百姓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苦难。这种苦难并非偶然,而是时代赋予的,蕴含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命无以逃兮谅自嗟,岂将天怒”两句,表达了百姓面对天灾无可奈何的悲愤情绪,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天道的敬畏与无奈。接下来,“我尹之慰恤兮,实解予之愁苦”则寄托了百姓对官员能带来安慰与解救的希望,体现了民间对于官员职责的理解与期待。

后半部分“夫得耕兮妇得织,日出得作兮日入得息”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图景,强调了劳动与休息的和谐,这是百姓最朴实的愿望。最后“此固我君之忧民兮,俾我尹之来即”表达了对君主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的期待,以及对官员能够及时到来解决问题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展现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职责的认识与期待。

收录诗词(247)

佚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歌

明明在上兮天子圣,四方取则兮我公令。

疲民苏息兮公之政,一日将去兮,谁活我之性命。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长道县人为王田二公歌

二公更事,阖境之庇。二公其休,谁其为嗣。

形式: 四言诗 押[寘]韵

吉州民为刺史张儇歌

昔吏□□,今吏詹詹。

公能驭之,铅亦为铦,蹠亦为廉。

始泄而苦,终优以恬。昔民嗷嗷,今民咍咍。

公能植之,鳏寡有怡。

流亡既来,徭役先具,污茨尽开。

向覆官仓,仓无斗粮。公来几时,积粟埋梁。

向阅官库,库无尺缯。公来几时,山积层层。

瑞露溶溶,降味公松。瑞莲漪漪,合蒂公池。

公有异政,神之祚之。民歌路谣,冀闻京师。

天子明圣,恩光远而。

形式: 四言诗

果州百姓为史谦恕歌

使君来何晚,昔日无储今有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