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微言(其六)》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人性、智慧与道德的深刻议题。
首句“性理良知秘不宣”,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与内在的道德准则,这些是深藏不露的真理,难以轻易揭示。接着,“争将愚智诱先天”一句,提出如何引导人们从愚昧走向智慧,触及教育与启蒙的主题,强调了智慧的获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引导和启发。
“貔狐戴首枭成魅”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某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智慧或地位,不惜伪装自己,甚至利用他人的信任,如同狐狸戴上狼的头颅,意图欺骗他人,最终成为邪恶的化身。这反映了社会中伪善与欺诈的现象,警示人们要警惕那些看似聪明实则狡猾的人。
最后,“好聚生徒号圣贤”表达了对真正智慧的追求与推崇,即聚集学生,传授知识与道德,以培养真正的圣贤之士。这里不仅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还暗示了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应保持真诚与道德,避免成为表面的智者,而是要成为真正能够引领他人向善的圣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性、智慧与道德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教育、社会伦理以及个人修养的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与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