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醇老作默斋

净名良久文殊叹,此是如来不二门。

要识结瘖非是默,应知分别亦无言。

一弦曾得嵇生愧,三复能令孔子尊。

正复立谈封万户,时清何害口澜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阎醇老作默斋》,通过对阎醇老创作默斋的评价,展现出对禅宗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独特见解。首句“净名良久文殊叹”暗示阎醇老的作品深得佛教高僧文殊的赞赏,强调其作品内涵深远。"此是如来不二门"进一步点明阎醇老的作品触及了佛法的至高境界,即无差别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要识结瘖非是默,应知分别亦无言",诗人指出真正的沉默并非无声,而是超越言语分别的智慧,揭示出默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一弦曾得嵇生愧,三复能令孔子尊",通过嵇康和孔子的例子,赞扬阎醇老的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连嵇康这样的才子也会感到自愧,孔子读之也会深感敬重。

最后两句"正复立谈封万户,时清何害口澜翻",诗人认为阎醇老的才华即使在交谈中也能令人折服,封万户之誉实至名归。同时,他鼓励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尽管言论激进,但只要内容精深,就不会受到指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阎醇老作品的高度评价,赞美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言论自由和智慧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景修二十岁袖为乡举之首晚乃尉青田无不遇色其里人晁补之为赋五十六字以别且勉之

一尉三千五百里,昔人尝已叹沉英。

陆机文赋成童妙,梅福官资向老清。

尽说江山多胜事,且临风月慰高情。

它年见我长安道,货药无心更避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华岳归道中望仙掌

深岩踏遍寻归路,仙掌依然在碧虚。

无限游人重驻马,岂惟狂客倒骑驴。

挂图天汉朝霞上,落影秦关夕照馀。

千古全生才一士,可怜登览尽丘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庐山

丹碧沉沉虎豹闲,松幢引度九重关。

人间未觉浑无路,天上还惊更有山。

瑶草红泉供挹酌,金风白露送跻攀。

良游自叹平生误,便作归来鬓已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答刘季孙

高台撷黄菊,独上忆同登。

灌木闲相揖,寒鸦偶自朋。

酒怜旁舍熟,赋喜故人能。

寂莫西风里,篮舆兴可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