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其四)

徙倚三峰峰上头,萧条万里见高秋。

莲花直扑青天色,玉女常含白雪愁。

树杪云霾沙漠气,岩前日晕汉江流。

停杯一啸千年事,不拟人间说壮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秋时节登临太华山绝顶的壮观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徙倚三峰峰上头”,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站在山巅,两脚踏着群峰之颠的豪迈姿态。接着,“萧条万里见高秋”一句,通过广阔的视野和清冷的秋意,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氛围。

“莲花直扑青天色,玉女常含白雪愁。”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山峰比作莲花,天空的颜色映衬其上,赋予了山峰以生机与色彩;同时,将山中的仙女(玉女)比作常含愁绪的白雪,既表现了山中环境的清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

“树杪云霾沙漠气,岩前日晕汉江流。”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沙漠般的景象,以及岩石前日光晕照耀下汉江水波的流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最后,“停杯一啸千年事,不拟人间说壮游。”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感慨,他停下手中的酒杯,长啸一声,感叹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短暂,决定将这份壮游的体验留在心中,不愿轻易与世人分享。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殷太史正甫至自太山为赠

明堂天子昔登坛,御道风流拥汉官。

海色迥临三观动,春阴不散五松寒。

白云忽向封中出,玉牒谁从箧里看。

此日满朝求禅草,相如早晚入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又作此问正甫

上宫春色自何年,阿阁神房几洞天。

囊里定携三秀草,怀中曾拟四愁篇。

射牛汉迹今犹在,系马吴门似杳然。

七十二家论祀典,还朝可奏圣人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吴峻伯之楚

才子风流满禁林,传经海岱主恩深。

诸生自纪衔鱼事,千里谁知相马心。

王气日随江汉转,方城春压洞庭阴。

怜君宦迹偏形胜,四十参藩岂滞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朱大中丞召拜少司空还朝(其一)

执宪登台海岱东,衔恩入拜少司空。

长安近指回车日,阊阖遥分曳履风。

北斗秋高玄武署,五云春满建章宫。

悬知鱼藻欢无极,汉主从容问画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