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雪净阴山片月微,数声羌笛起依稀。
不堪吹作梅花调,多少边人尚未归。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羌儿吹笛》描绘了一幅简洁而富有边塞特色的画面。首句“雪净阴山片月微”,通过“雪净”和“片月微”展现了边疆地区冬夜的寂静与清冷,阴山在月光下显得尤为清晰,月色朦胧,给人以空旷辽远之感。接着,“数声羌笛起依稀”,几声悠扬的羌笛声穿透了静谧,虽然声音微弱,却足以引起听者的注意,营造出一种边塞特有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不堪吹作梅花调”,诗人表达了对笛声内容的感慨,笛声凄凉,仿佛在模仿梅花的凋零,勾起了人们对故乡梅花盛开季节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戍边战士远离家乡的无奈与哀愁。最后一句“多少边人尚未归”,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那些未能回家的边疆士兵的深深同情,他们还在远方坚守岗位,无法享受家的温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的羌笛声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戍边者的情感世界,具有浓厚的边塞诗特色。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朝来拂拂洒征衣,吹得关河叶渐稀。
回首茂陵何处在,空馀汾水白云飞。
九月淮天百草枯,晓分千骑猎平芜。
弯弓射杀南山豹,归醉吴姬卖酒垆。
锦袍朱帽绿弓弦,却射飞鸿灞水边。
不识柳林关外路,白狼黄鼠满秋田。
新塔荒山生野烟,飘然只履向何天。
禅家自是无生灭,尘世空馀有泪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