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家诗选四首(其一)子美

杜陵老布衣,饥走半天下。

作诗千万篇,一一干教化。

是时唐室卑,四海事戎马。

爱君忧国心,愤发几悲咤。

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

风骚到屈宋,丽则凌鲍谢。

笔端笼万物,天地入陶冶。

岂徒号诗史,诚足继风雅。

使居孔氏门,宁复称赐也。

残膏与剩馥,沾足沽丐者。

呜呼诗人师,万世谁为亚。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题为《读四家诗选四首(其一)子美》,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赞美与评价。诗中对杜甫的生平、创作及历史地位进行了高度赞扬。

首先,诗中描述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境遇,“杜陵老布衣,饥走半天下”,生动地展现了杜甫晚年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景象。接着,诗人赞扬杜甫的诗歌创作,“作诗千万篇,一一干教化”,表明杜甫的诗歌不仅数量众多,且富含教化意义,对社会道德和文化教育有着深远影响。

随后,诗人指出当时唐朝的社会背景,“是时唐室卑,四海事戎马”,描绘出战乱频仍、国家衰微的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下,杜甫“爱君忧国心,愤发几悲咤”,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以及对时局的强烈愤慨。

接着,诗人强调杜甫的忠诚与高尚情操,“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说明杜甫虽身处逆境,却始终坚守正直,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杜甫的诗歌风格深受屈原、宋玉等先贤的影响,其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风骚到屈宋,丽则凌鲍谢”,表明杜甫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力和语言美感上超越了前人。

最后,诗人高度评价杜甫的历史地位,“笔端笼万物,天地入陶冶”,认为杜甫的诗歌如同艺术家般,能够包容万象,将自然与社会融入其中。杜甫的诗歌不仅记录了历史,更具有传承文化、弘扬道德的作用,“岂徒号诗史,诚足继风雅”,指出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传统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诗中还提到,如果杜甫生活在孔子的时代,他的地位将更加崇高,“使居孔氏门,宁复称赐也”,表达了对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的认可。同时,诗人也感慨杜甫的诗歌如同遗香,即使在后世也能滋养人心,“残膏与剩馥,沾足沽丐者”,形象地比喻杜甫的诗歌如同珍贵的香气,即使在贫困中也能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生平、创作及历史地位的赞美,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读四家诗选四首(其二)永叔

庐陵间世才,妙手归大匠。

文章振古风,独立无与两。

诗篇尤藻丽,句法含万象。

平夷谢雕镌,醇厚如酝酿。

温温廊庙姿,不作穷愁相。

平生蹈难危,利口困谗谤。

终焉自光明,学者共师仰。

每诗必言归,耕钓箕颍上。

但欲风波息,岂是事高尚。

收身及未老,六一聊隐放。

九原如可作,非公复谁向。

形式: 古风

读四家诗选四首(其三)退之

昌黎文章伯,乃是圣人耦。

传道自孟轲,渊源极师友。

雄词障百川,伟论挂众口。

馀事付诗篇,雅健古无有。

尤工用险韵,妥贴等妍丑。

毅然倔强姿,挥此摩天手。

立朝著大节,去作潮阳守。

驱扫云雾开,约束鲛鳄走。

位虽不称德,妙誉垂不朽。

譬犹观泰山,群岭皆培塿。

又如众星中,错落仰北斗。

籍湜何足云,齐名岂其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读四家诗选四首(其四)太白

谪仙乃天人,薄游人间世。

词章号俊逸,迈往有英气。

明皇重其名,召见如绮季。

万乘尚僚友,公卿何介蒂。

脱靴使将军,故自非因醉。

乞身归旧隐,来去同一戏。

沈吟紫芝歌,缅邈青霞志。

笑著宫锦袍,江山聊傲睨。

肯从永王璘,此事不须洗。

垂天赋大鹏,端为真隐子。

神游八极表,捉月初不死。

形式: 古风

夜坐观书

铜漏丁丁杂雨声,夜凉兀坐已三更。

十年奔走成何事,依旧韦编对短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