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友篇(其一)王宗伯锡爵

太原吾闬彦,弱小负灵植。

三馆抗清标,八座回正色。

步武鼎铉间,弃之如遗迹。

荣名冠寰宇,紟绅所趋翼。

望望若将浼,空空类无识。

五十孺子慕,扳哀变原柏。

伊余麻中蒲,谬充他山石。

晚途乍折节,感此三不惑。

芰荷良可依,薇蕨足充食。

荆玉竟夕辉,恐为世工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名为《二友篇(其一)》,通过描绘太原吾闬彦和王宗伯锡爵两位贤士的高尚品质与遭遇,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与对现实的批判。

首句“太原吾闬彦,弱小负灵植”开篇即以“太原吾闬彦”作为主人公,强调其虽年幼却拥有非凡的智慧与才华,如同灵芝般珍贵。接着“三馆抗清标,八座回正色”两句,进一步描述吾闬彦在学术与道德上的卓越表现,他在三馆中对抗不正之风,八座之上恢复公正之气,彰显其不畏强权、坚守正义的精神。

“步武鼎铉间,弃之如遗迹”则表达了吾闬彦的才能被忽视与埋没的悲凉境遇,即便在权力与知识的中心,也如同被人遗忘的旧物一般。接下来的“荣名冠寰宇,紟绅所趋翼”两句,描绘了吾闬彦名声远播,受到士大夫们的追捧与敬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其命运的起伏与社会评价的矛盾。

“望望若将浼,空空类无识”形象地刻画了吾闬彦虽有高洁之志,却似乎被世人误解或忽视,如同被水浸湿的希望,又似无知者般被遗忘。紧接着的“五十孺子慕,扳哀变原柏”两句,通过五十岁孩童的慕名与哀叹,进一步强化了吾闬彦命运的悲剧色彩,以及人们对他的深切同情。

“伊余麻中蒲,谬充他山石”两句自述,诗人以自己比喻,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虽有才华却未能发挥,如同误入歧途的石头。最后,“晚途乍折节,感此三不惑”表达了诗人晚年时的转变与感慨,对吾闬彦遭遇的共鸣与反思。

“芰荷良可依,薇蕨足充食”象征着诗人寻求精神寄托与生活保障,如同依靠芰荷与薇蕨一样简单而坚韧。“荆玉竟夕辉,恐为世工得”则表达了对真正才德兼备之人的珍视与担忧,担心他们最终会被世俗的功利所侵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贤士命运的描绘,深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的挣扎与选择,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二友篇(其二)吾弟学宪世懋

吾弟一世才,孝友复天性。

感慨家难余,需徐傲时聘。

兴文良郁跂,流翰亦彪炳。

熟复循吏篇,所莅必响应。

人诵关西学,家传豫章政。

一戢秾艳规,夷然遂无竞。

稍阑坟素业,颇寄农圃兴。

所患余有身,衰来遂为病。

起色待尔发,肉枯宁天幸。

窃从毛君教,相将访真境。

形式: 古风

重纪五子篇(其一)汪司马道昆

司马诚国器,豁落不庸庸。

兼济文武资,南北倚折冲。

爱弟若一身,怜才见春风。

五十佐元枢,犹在塞与通。

高卧黄山表,健笔吐如虹。

珠玑走荒裔,金石耀幽宫。

如发汲郡藏,孰当檀左锋。

自余友太原,涊然畏雕虫。

济南贵叶玉,物论时不同。

所以千秋叶,唾手归宗工。

形式: 古风

重纪五子篇(其二)吴参政国伦

昔我先司马,列棘遴楚士。

于时独明卿,裒然拔其萃。

拓落厌时趣,纵横富篇制。

已窥正始格,复探作者意。

失鹄必反求,贯革有余锐。

颇余东方谑,不作公孙媚。

吏道亦自工,时违巧相避。

二始稍见收,三斥竟成踬。

桃李倾骄日,幽兰自憔悴。

开径樊口田,卖文成活计。

却问诸少年,畴能一兼诣。

形式: 古风

重纪五子篇(其三)余宪副曰德

德甫宦不达,衔饥卧西山。

散发听樵歌,轻舠弄潺湲。

宁无临川屐,不踏城市间。

举世称高节,吾独叹微言。

昔闻双井徒,竭蹶趋险艰。

旦夕费雕锼,不救岩石顽。

解曾一决之,浊流遂泛澜。

左蠡稍自清,匡庐出孱颜。

遂令洪都瑟,疏越表三叹。

正始岂必多,滥觞良亦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