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阿那律陀天眼观,大千摄入一毫端。
掌中谩说庵摩勒,无限苍生被热谩。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楞严六根(其一)非眼能见》。诗人以阿那律陀天眼观的神话传说为引子,描述了佛法中的"非眼能见"之理。阿那律陀是佛教中的天眼菩萨,以其神通广大能洞察一切,但即使是这样的天眼,也被比喻为在毫端之中容纳大千世界,暗示世间万象虽大,却可归于心性的微细处。
接下来的"掌中谩说庵摩勒",庵摩勒是梵语音译,意为果实,此处象征佛法的智慧果实。诗人说即使这些智慧果实就在手中,也并非仅凭肉眼可见,而是需要内心的领悟和体验。最后两句"无限苍生被热谩","热谩"可能是指世俗的纷扰或迷惑,诗人借此表达了众生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容易被外在的热恼所蒙蔽,无法真正见到内心的真实。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传达出佛法中超越肉眼直观,强调内在修行和觉悟的主题,体现了禅宗注重内心世界的修行理念。
不详
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我有截水停轮句,人天路绝信来稀。
等闲靠却过头杖,门里深沙眼■■。
我有和烟钓月句,山摧海竭是生涯。
到头贫富知恩少,收拾归来总一家。
古镜破来庵许大,秋毫未尽眼能宽。
江湖不记三生梦,风月惟馀一钓竿。
卓尔群机赴,陶然万象沈。
湖天浮水远,岸石浸云深。
雨霁月华透,风摇山影侵。
灵然超八达,廓彻妙明心。